這裡有一堆書好便宜啊

前幾天收到臺灣同學會轉寄來的信。臺科大某系某老師要徵博士後,月薪是 NT44,000(還規定要無其他專兼職)。這......是說有沒有這麼看不起這個英國名校啊? 那個博後月薪四萬四又是怎麼回事? 我六年前聽到的博後薪水至少都五、六萬吧! 我當年也只是個剛畢業的小碩士,領錢差不多就這個錢了。滄海桑田,六年都過去了,現在在臺灣連個博士後都領四萬四啦! 我問了我在臺灣的同學,他說他聽到的都有六萬吧,他幫我問問。當天稍後,他說他幫我問到了,說是這 44K 跟那 22K 一樣,都是政府德政。為什麼這個國家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能夠理解,44K 跟 22K 都是政府補助,那資方就該補到該有的薪資水準啊! 結果沒有,結果就是起薪一起往下降! 沒有社會責任感的政府公開介入,決定薪資水平就算了,畢竟臺灣的政客都是全國水準最低的人,但問題是,這個國家的人民當了資方之後所顯現出來的劣根性也真是令人髮指。這個社會今天會變得這麼糟,還不都是那些三、四年級的人搞出來的,而且這些人還吃肉不吐骨頭。

事實上,當我們在批評那些無腦政客和媒體的時候,我心裡都會有一個聲音:他們不過是這個社會的縮影。

一堆人會拍拍我的肩膀說,哎,你又不會去領那個錢。問題是我不是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人啊! 我天生命好,但是命好的人更應該要替命不好的人想想啊! 不然讀書是為什麼? 道德教育和同理心又是到哪裡去了? 我也有兄弟有朋友有親戚也許以後還會有小孩啊!

英國這個有 31% 的產值來自金融業的國家,金融風暴當然是首當其衝,人家還不是快快的再度爬起來。沒有理由、沒有藉口。像博士後這種領死薪水的行業,薪水還是照物價指數調漲了一些些,沒聽說有當場往下掉五分之一,薪資水準倒退十五年的這種事。在臺灣,這幾年物價漲這麼多,薪水還掉。我真是越來越不好意思跟歪果同學談臺灣了。

英國貴是貴,但商店打起折來都不手軟了,一天到晚在 buy 1 get 1 free。我現在買菜買衣服幾乎只買有打折的東西。買書更是。自從發現 FOPP 唱片行兼賣的書常常有兩磅的好貨,我現在連 Galloway & Porter 或亞馬遜書店上三磅多的書要下手都猶豫好久,因為誰知道 FOPP 會不會隔天就讓這本書下殺到兩磅錢啊。更不要說我看到印度作家 Lahiri 的書要五、六磅,那根本就不用考慮了。前一陣子,FOPP 把一堆 Magaret Atwood 和 Isabella Allende 的書都標兩磅,包括超厚的 The Blind Assassin 和 Alias Grace,讓我對這家店的大手筆真是印象深刻。就算不說這種書店,亞馬遜書店賣的書跟台灣比都還是比較便宜。比如說當紅的「玩火的女孩」,3.86 pounds (U. K. Amazon) v.s. NT 221 (博客來);亞馬遜是五磅就免運費寄到你家,博客來是 NT350 去跟 Open 將拿免運費;更不要說人家平均年所得快 45,000 美金,他們買書跟我們買雜誌差不多吧! 不要跟我說水準書店,本人非正妹,所以老闆還算過我 8 折,還會囉哩叭唆一堆。還跟我推銷過李敖,我像是會看李敖的書的那個年代的人嗎????? 拜╰(〒皿〒)╯託~

所以我現在從臺灣帶來的書都是華文作家,或是原文非英文的翻譯書。我現在也不是很信任臺灣出版社推銷的歐美暢銷書,有沒有人要跟我買「不存在的女兒」或是「在一起,就好」啊? 我覺得我買這兩本書好浪費錢,這書又厚,當初佔了我行李好大的重量和空間。要買「偷書賊」也很歡迎。都只讀過一遍,很新唷! 不過要等我回臺灣,不然光郵費就比書貴了(而且沒海運了,恨!)。我不是說這三本書不好看,但實際上有些書讀起來就像用衛生紙一樣。人生苦短,我真的不想浪費我的時間在這種書上。(謎之聲:最好是妳這樣說了還有人會買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