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宮前町九十番地 + 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宮前町九十番地         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我讀國高、中的那個年代,讀的歷史,大大篇幅是中國的歷史。跟臺灣有關的部份,總是無趣的流水帳似的記載著民國多少年有國民大會,民國多少年解除戒嚴,蔣總統和榮民辛苦的造了個十大建設之類的。我讀很多書,「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得爛熟,那些中國歷故事都非常好看。那個年代的作家常常寫跟兒時記趣和年少的回憶,這些文字記載,也算是歷史的一部份。

但是熟悉臺灣文壇發展的人,都會知道,那個年代,文壇上的大老,人人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寫他們心中那永遠的中國,或者是眷村。被提攜的後生晚輩作家,也多是同樣的背景。我生長的年代,至少像我家,從來沒分過外省人本省人的身份,我同學們也不曾,了不起就是以為我不會說臺語,因為他們說我長得像外省人。但是我們的上一代,某些人把這種東西分得很清楚的。即便是想要打破許多常規體制的龍應台,前一陣子還寫說,她們外省人赤手空拳來到臺灣打天下,不像本省人都有土地,所以他們外省家庭都很注意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出國,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對照本省家庭就守著土地幹活的如何如何。這種論述,讓人看了相當愕然。 

出口

我前幾天去了一趟行天宮附設圖書館。我好幾年沒去這個圖書館了,變得好多呀! 內部整個金碧輝煌,閃閃發光。

行天宮附設圖書館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圖書館。

我高中的時候很愛看棒球。我那時候唸長安東路上的女校,常常下課後就直接到南京東路上坐公車到台北市立棒球場。我高一的時候,一年下來,總共看了五十二場球。題外話,我到場看球賽,我支持的球隊勝率高達八成以上,嘿嘿。我家裡其實不是很喜歡我這樣的,跟我約法三章,說功課要維持在前十名才能去看球。對這種要跟家裡或跟社會交代的事,我從來都是交差了事,所以高一的時候,功課都是維持在六七八九十名。你要我再更用功些,辦不到,但你要我有一定的水準,為了要看棒球,這我還可以做到。到了要升高二的時候,家裡說,離聯考近了,要我無論如何不能去看球。我辦到了,結果一上高二成績就一落千丈 XDDDDDD。

我高一的時候,常在台北市立棒球場附近鬼混。高二以後不能看球,但我還是常來,特別是在我喜歡的球隊在台北市立棒球場出賽的時候,覺得我與他們同在。

行天宮附設圖書館就位在環亞飯店旁的小巷子裡。我第一次到它的藏書庫的時候,整個眼睛發亮,不敢相信這個藏在小巷子裡,原以為會提供一堆佛經的圖書館,有這麼豐富的館藏。

這個圖書館的特點,也許就是入世。大家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它有收藏漫畫書。我自己不看漫畫,但我肯定它的包容力。這邊的館藏多是大眾會感興趣的書,而且附本通常都有兩、三本。我的興趣非常的大眾化,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的館藏非常對我胃口。而且因為它是開架式的,我常常因為不小心翻到而借了我本來沒有那麼感興趣的書,擴展了我原本的視野。這家圖書館一次借可以借七本書,應該是除了大學裡的圖書館外,能借最多書的圖書館了。

我的閱讀量很大,從高中開始,出門的行程通常是視還書路線而定。我當時最常跑的就是行天宮附設圖書館和當時還在舊光華商場對面的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後者有一種政府部門的感覺,我一直到上大學,這家圖書館要借書都還是要從廣大的圖書卡裡抄書名和書碼,然後圖書館圖員會依你的志願,幫你去書庫找書。因為離我的高中只是步行的距離,所以雖然每次只能借三本書,我還是常常去。而且因為近,可以常去,幾年下來,我從這個圖書館借的書還是滿多的。像是皇冠舊的翻譯書,我就是在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看完的。師大附中附近的臺北市圖我也去過幾次,但我不知道是臺北市圖太熱門還是怎樣,我去了四、五次,去別的圖書館都是想借的書太多,超過能借的數目,就是臺北市圖實在讓我難以湊到那個能借的書數最大值。每次去,書架上的書都零零落落。我在那幾次勉為其難借出來的書中,最知名的作家就是顏元叔了。台北市圖不在我的活動範圍,每次都要轉車就算了,還借不到我想看的書,所以之後我就再也沒興趣去了。

高二之後,我常常在行天宮附設圖書館念書。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的自習室分男生專用和女生專用的,非常特別。那時候我的週末行程,常常是一早到圖書館。沒有占到位子的話,就先去福星戲院看場電影再回來看有沒有位子。有占到位子的話就包包放著,先去樓下的書庫花個十分鐘借一堆有的沒有的雜書,再上來自習室。唸書的時候都是先看雜書看個一個多鐘頭,然後轉去要應付考試的參考書。然後讀累了再轉去雜書,如此交替。

我非常非常的不喜歡我的高中生涯,在我高中的時候,只一心一意的想要過完那個階段,覺得我上高中只是為了要上大學。我就像被禁錮在一個大機器裡,只有在閱讀的時候覺得生活是有樂趣的。我就讀的其實是一個非常知名的高中,一直到我都研究所畢業了,就業了,男主管一看到我是這個高中畢業的,都還會眼睛一亮,彷彿他當年的青少男魂上身了。但是我的高中生涯實在是很痛苦的。我還記得高三停課之後,我都在外面圖書館唸書,怎麼樣也不想回學校唸。有一次回學校跟同學拿東西,明明都還在學校外的高架橋下,我就覺得難以呼吸,快要窒息。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給了我的心靈一個悠遊的空間。

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拿的獎剛好是行天宮給的,還被同學拿來當笑談。我完全就是在行天宮的庇護下度過我的青少年歲月的孩子啊! 想起來還是非常的感恩哪!



我從歐洲之星學到的事

在這裡跟大家報告一下我賣歐洲之星火車票的後續。

我為了賣票,特別在 facebook 上註册了一個帳號賣票。Facebook 上有幾個專區是開來轉讓歐洲之星火車票的。我看過的就有倫敦-巴黎和倫敦-布魯塞爾段。前者相當的有人氣,到目前為止有六千多個廣告,後者沒那麼多,但也有一千多個。到底哪來這麼多票可以賣?

要訂歐洲之星的便宜票,除了要早點買之外,一般人都會訂來回票。因為來回票加起來通常就是幾十磅,但單程票都是要一二三百磅的。所以除非是公司幫忙出錢的那種,不然正常人基本上都會訂來回票,不管自己需不需要用到兩個旅程。那個票,一般人會訂的票種是不能退的,要不就要付高額手續費。既然這樣,在網路交易拍賣盛行的今日,大家有多的票就會想說要拿出來賣,至少不無小補。

我在 facebook 上刊了廣告,第二天就有人寫信來詢問。她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票上有沒有名字? 老實說,我坐了歐洲之星這麼多次,我從來沒有注意到票上是有名字的,要不是之前有人問過這個問題,我根本沒有發現歐洲之星的車票上是有名字的。我跟她說有後,這個人就沒有下文了。

就在我想說,大概沒有人要買了,打算把廣告删除的最後一刻,有個比利時女孩寫信說她想買。因為曾經有人有顧慮,所以我一回信就跟她說,我的票上是有名字的,妳考慮清楚。因為我有看到她也在 facebook 上賣票,所以我就問她說,妳的票上沒有名字嗎?

我真的很好奇,因為第一個人寫信來問的時候是問:Is your ticket named? 我很疑惑,難道只有某些票是有名字的嗎?

這個比利時女孩一開始跟我說她的票上沒有名字。然後我就跟她說那個名字是在票的右上方,她才發現她的票上也是有名字的。顯然不是只有我是大目新娘。

我們通了幾封信,我跟她說,以我搭乘超過十次的歐洲之星的經驗,從來沒有人來查過我票上的名字。我只能說,她大概不太可能因為用別人的票惹上麻煩,但我也不能保證,她用我的票百分之一百不會有問題。她也說以她搭過上千次的歐洲之星的經驗,她也不覺得票上的名字會是個問題。於是她決定花 30 磅冒個小險,而不是再花個兩百磅買一張新票。然後上星期三我就把我的票寄出去了。我跟她說,等她收到票,十二月十八日用了我的票之後,一切都沒有問題再匯錢給我。畢竟我也是有責任分擔這個風險的。

前天我收到她的信,告訴我一件任何人聽到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說到她也在 facebook 上賣票,她的票是上個週末出發的。因為她最終沒有賣出去,所以她就自己用了。沒想到到歐洲之星車站的時候,要刷車票,機器不吃她的票。她找了車站的工作人員詢問,結果歐洲之星工作人員說,他們發現她在網路上賣票,所以就封鎖了她的車票。他們說,根據英國的鐵路法,轉讓歐洲之星車票是非法轉讓 ( illegal transaction ),即使買賣雙方都認為是誠實交易。還好她當時是用的她自己的票,所以最後還是能成行。 這條鐵路法還真是個謎樣的東西。

大概沒有人料得到歐洲之星會有這種閒工夫做這種事。我一跟我同學說,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What a bullshit, dun believe."。

我同學甚至覺得是那個比利時女孩誆我。但我不覺得她會誆我,我對她從頭到尾那麼坦誠,我想她還有些感動,我真的不太相信她會騙我。歐洲之星會做這種事,的確是沒人料到,但也不是不可能,那麼愛賺錢的一個公司。更何況,facebook 賣票的地方,是公開的,既然我們看得到,他們也一樣看得到。我想一定還是有辦法可以在網路上轉讓票而不被發現的,但基於本部落格正派經營的原則,我不會探討這件事。

話說,我每次寫信去歐洲之星要求退款或是詢問事情,都會先收到一封自動回覆信,靠夭說他們工作量很大,所以回覆會晚些。我從來從來沒有在 24 小時之內收到回音的,最誇張的還有一個多月之後才收到答覆的。我前幾天的一個退款查詢信件還被踢到別的部門,這件事真的拖了好幾個月了,就為了十幾二十幾磅的錢,讓我一火起來再寫信的時候就用他們自己聲稱的字眼糗他們: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very soon and you, as a 'reputational' company, would not kick me to another department again. 那個 reputational 的字眼就是從他們上次回我的信中拿來用的。

說到退費這件事,又是另一個故事。

歐洲之星到布魯塞爾的票,都可以延伸到比利時的火車站;反之,持當日要從布魯塞爾出發的歐洲之星車票,從比利時境內的任何火車站搭到布魯塞爾都免費。取歐洲之星的票有幾個方式,可以要求郵寄或是在出發前到布魯塞爾火車站取票。因為我常常掉東掉西的,所以我一向是選出發當天到車站取票,這樣就沒有掉票的風險。

但是我不住在布魯塞爾,這就衍伸出一個問題:當我從蒙斯要到布魯塞爾搭歐洲之星的時候,因為還沒有拿到我的歐洲之星的車票,從蒙斯到布魯塞爾的那一段火車,照理說我是可以免費搭的,但是查票員來查票的時候,我要拿什麼證明?

我畢竟是生活在一個人人受過高等教育的環境,身邊的每個歐洲人都很天真又很理所當然的說,那應該不用買那段火車票,印出網路訂票證明應該就可以啦!

還好以我這些年生活在歐洲的經驗讓我沒有這麼做。

那時候離出發還有些時候,所以我就寫信去歐洲之星問。歐洲之星回信的時候,前面寫了很長的兩大段,占滿了我的整個電腦螢幕。我沒有細看,因為我一眼就瞥見他說網路訂票證明不行讓我搭從蒙斯到布魯塞爾那段的火車。還說了一些什麼,啊你可以在出發前幾天就坐火車先去布魯塞爾領票,坐歐洲之星當天這段就可以免費啦之類的蠢話。就在我要 delete + expunge 這封無用的信的時候,還好我動了一下滑鼠,看到了他輕描淡寫的第三段。他說,或者,我搭乘當天,一定要再多買一段蒙斯到布魯塞爾的火車票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我可以之後把票根影本寄給他們退費。

他們一定是覺得沒有人會真的寄票根給他們退費,大多數人都會因此就算了吧!

我在英國這幾年,實在是學到太多這種為了達成自己目的而迂迴說話的藝術。

我之後就寄了票根影本,但他們回我信說他們是 reputational company,需要票的正本,還附了一張單子要我提供我的帳號之類的,說錢兩星期內會匯進來。但我寄了一個多月之後,完完全全沒有回音。我寫了信去問,昨天又跟我要電話說要問我的信用卡或簽帳卡號,說他們匯到我的銀行帳號的作業時間是兩個月,但我如果提供我的信用卡或簽帳卡號,兩星期錢就會進來了。那他們當初寄來的那張單子是怎樣? 而且從他跟我說的話中,我覺得他們其實是把我第二次寄的文件弄掉了。

我之前實在是太小看歐洲之星這家公司了。

遇到旅客的服務和退費這種事,是如此如此的沒有效率。想想看,要我先買票再寄給他們退費,他們一定要過著這種迂迴的人生嗎? 但是在網路上抓轉讓,卻又如此出人意表的積極和有效率。

我之前只體驗過他們沒效率的部份,還覺得他們的公司組織架構有問題。現在想來,我果然還是太天真了。






又到了充滿節慶氣息的季節。

我今天寄出了三張卡片給三個今年對我很重要的、對我幫助很大的人。三個裡面有兩個是已婚男性,讓我寫的時候戰戰兢兢,想說千萬不要引起人家的誤會和家庭糾紛 XD。

我下午寄完這三張卡片之後,因為要幫媽媽買卡片,又去了光南一次。好多卡片都好漂亮哦,讓我好想就為了這些漂亮的卡片再多想些人名來寄卡片,哈。有一些卡片很漂亮,可是上面的英文文法錯了,因為我寄出去的三張卡片都是劍橋的同學和同事,所以那種上面寫著 A special wishes to you 的都得忍痛割愛。

在 2000 年以前,我每次出國旅行,都會帶著親朋好友的地址出國,然後一天寄一張明信片給一個朋友,報告那一天的旅程。我的旅遊明信片可不是亂寫的呢! 就有人看了我寫的明信片,很驚訝的跟我說:「我以為妳跟那個誰誰誰比較不熟,沒想到妳寫起來一樣認真!」開玩笑,我那時候可是明信片當網誌在寫的。

後來還有些人知道我有旅行計劃就會先預約明信片的。

不過,後來想起來其實滿後悔的,因為這些明信片分散在各地,我當時這麼用心寫的東西,現在也都不記得了。但那都是非常珍貴的記憶啊!

我在 2000 年的時候,因為對很多人很失望,就再也沒有心情在旅行的時候寫明信片給朋友了。

不過,我現在到各地旅行,還是會寫明信片。一張給家人 (而且我家有五個人,所以收件人姓名還會用輪的),一張給男朋友 (我覺得他真幸運),至少我很確定他們都會很珍惜我寫的東西。前者用中文寫,後者得用英文。這還滿有趣的,畢竟中文和英文敘述事情的寫法常常差很多。因為我的旅行通常都很多天,動輒幾個星期、一個多月的那種,寄到郵差都還會乾脆集滿幾張才用橡皮筋捆起來一起寄送(笑)。





美妝板是罪惡的淵籔

我本來只是想看一下有什麼睫毛膏受好評的,結果不小心被眼線的討論吸引了。我沒有用眼線的習慣,但是因為回來前剛好跟同學在討論我們組裡韓國女生的眼妝,就想說看看是怎樣。我現在遇到的韓國年輕女生出門都會畫全套眼妝,就算是看起來是趕出門,所以那個眼線都畫的歪歪扭扭,但至少也都是盡力了。我有一次跟韓國來的男生在聊天,聊一聊就說起臺灣女生都很愛漂亮,出門都包緊緊的,大熱天也包緊緊的,就為了怕日曬。那個韓國男生馬上就說:「怎麼這樣? 我們韓國的女生出門一定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絕對不會包成個農婦狀!」害我一時語塞。只好在之後的某一次聊天中扳回一城。那時候我說到臺灣女生素質很高,歡迎來臺灣參觀,然後他就說:「是嗎?」完全覺得韓國女生亞洲第一美。我就說:「嗯,而且我保證臺灣女生的外貌多是天然的,沒動過手術哦!」他一楞,然後說:「我並不想談這件事」。(謎之聲:妳就這樣戳破人家,這是何苦呢? 哈。)

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一樣了,在我那個年代,很少看到人在問眼線這種東西的,但是現在看來,好像是年輕人雖不至人手一隻,但也都會很努力去試試畫眼線。我搭著週年慶一堆人在幫忙代買半價的熱門眼線筆之際,託買了三隻。這真的是失策。在這裡還是告訴大家,第一次用某一種東西的時候就算再好評,也要去試,不然就跟我一樣。

我買的是 make up forever 的眼線筆。美妝板上大家都說不暈。咖啡色是大家都推荐的顏色,說是自然又柔和。黑色有兩種,一種是灰黑色,一種是純黑色。大多數臺灣人都會挑灰黑色,說是這樣畫起來看起來不會太銳利。但是我個人因為是生活在國外,需求跟大家不太一樣。在臺灣,大多數的人都要女生溫柔,像我這種女生,在臺灣就被一堆女生說兇悍又銳利。但是小的生活在國外,我在短短一個月間,又再度集滿兩個男生說我看起來不夠強勢了。我之前在外商工作,大概公司的要求也跟本土公司不同,我在進公司半年多後第一次震怒的時候,主管們都鬆了一口氣,因為之前覺得我工作能力好又人見人愛,又能讓別人心甘情願幫我做事,但就一直怕我太溫柔,我一震怒,大家反而都刮目相看。不過這樣寫起來,我覺得男生跟女生看人的標準好像又南轅北轍了。不知道該不該慶幸,還好我生活在男生圈。我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掙扎在柔和的灰黑色和銳利的純黑色眼線筆之間的。

我猶豫了好些時候,每天看電視或看報紙影劇版也在看藝人的眼線。之前我妹在看「康熙來了」,一直嚷嚷說大 S 的臉變好怪。我神經很大條,看不出來(不過當天康熙板也一堆人在討論這問題,我妹眼睛真尖),倒是注意到她的眼妝。好醜。我當下決定不要買純黑眼線筆。但隔天一看到小 S 的眼妝,又覺得好好看。再隔天又看到大 S 的眼妝,雖是不同畫法,但是一樣的醜(我是不知道她對自己的臉做了什麼事,但那天她的眼睛長得好像倒放的煎餃)。

我最後還是三支都買了。

前幾天畫了一次....就算是大家都叫好的東西,人跟人之間差異很大的啊。也許是因為我平常沒虐待眼睛的習慣,筆一畫上去,眼皮就有些刺激的那種刺痛。我才出門兩小時,就暈得一塌糊塗,整個變成煙燻妝。眼睛有沒有因為變得大又有神呢? 我個人因為眼線的關係,第一次注意到,我的睫毛真的很黑,又內雙,畫眼線其實沒辦法讓眼睛再更明顯,因為我眼睛的輪廓本來就很明顯了。拜美國和恐怖分子攜手危害世界和平所致,我的卸妝油也沒辦法帶回臺灣(有噴嘴的罐子不能放 check-in 行李,容量又超過手提行李的限制),所以我就將就用在藥妝店買的卸妝棉。拿這個卸眼線是一整個刺激,眼睛因此發炎了兩天,我真的對不起我的眼睛。

會暈的問題,是聽說打底會改善,只是我有點怕會掉屑,特別是我是戴硬式眼鏡,掉屑會是很大的困擾。不過因為國外天氣比較乾,可能去英國會改善。再者,住在國外,大家能接受的尺度比較大,煙燻就煙燻,西方人畫眼線也都在比粗的(組裡的東方女生倒是就算會畫得像蚯蚓還是會畫細的)。

再來談談睫毛膏。因為大家都推荐,我就去買了 Kiss Me 的纖長睫毛膏。我其實還沒用,但就有點後悔了,因為突然注意到大家都說很難卸。我實在是不太想對我的眼睛做過份的事。眼睛很脆弱的,特別是我今年發現我的眼周有小紋,嚇死了。因為很窮,眼霜又都是 15mL 賣幾千塊的那種 (重點是大多數的都沒用,唯一一個我看到用過都說有效的要三千多台幣),哪裡買得起啊。還好我上個月發現萊雅的水清新不負我對它的厚愛,我放了一大坨上去之後,當天細紋都不見了(當然也是因為是今年新生的細紋,所以還來得及救)。

買了 Kiss Me 睫毛膏後,特別是看到人家說 Red Earth (紅地球) 在臺灣還有櫃後最後悔。我用過很多牌的睫毛膏:Stila、蘭蒄、媚比琳、蜜絲佛佗 2000 卡路里、雅詩蘭黛、紅地球、安娜蘇、HR。這種東西,人跟人之間真的差很多。我自己的經驗是
會暈:蘭蒄、媚比琳、雅詩蘭黛、安娜蘇
會薰眼:媚比琳、安娜蘇 (特別是後者,一上就持續有裊裊香煙向眼睛進攻)

我買過最多支的是 Stila。因為它刷起來很乾淨,我很喜歡那種感覺,很知性。並不防水,但我不卸就去踩飛輪也不會暈,又好卸。2000 卡路里那支曾經人人叫好,我也用了幾支,但是對我來說有點像雞肋,我覺得滿平常的,感覺不出它的好。啊,有一點好是,以前出的睫毛膏都很好卸。紅地球的睫毛膏常常被人說很難用,但我用過的睫毛膏裡,這隻詢問度最高。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常往返台北-中壢,每天都有人在火車上問我睫毛的事。我偶爾會住在中央的宿舍,我的室友就跟我說,她每次中午看到我,不管離我多遠(她說這句話的時候離我有五公尺遠),就會覺得自己有必要再補睫毛膏。我的睫毛天生就翹(我是最近才覺察這件事,才知道為什麼我之前買睫毛夾的時候都覺得有沒有用都沒有差),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去燙過睫毛,沒有沒有沒有。紅地球這支的功用也許也是因人而異,我在猜它會讓睫毛變粗,變得很有存在感,但也許睫毛短又垂的人就沒辦法體驗它的好。我還看過人說它會讓睫毛糾葛成一團,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是那個人技術爛到某一種驚人的程度,再加上睫毛膏的刷子很髒才有可能發生這種事。不然,以正常睫毛膏刷子的長相來說,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

不過買睫毛膏真的要視自己需求而定。有人喜歡長,有人喜歡濃密。我個人很在意會不會蟑螂腳,不過我發現很多人都很不在意這件事。我為看眼線的效果點了很多人的網誌,大多數人的睫毛就都有蟑螂腳。但我個人喜歡 Stila 就是為了它刷起來很乾淨,雖然我刷這支眼毛膏的時候,詢問度是零,而且網路上的評價也都不太好。

住在國外有一點好,就是外國人的接受度很廣,氣候又很不一樣。買了難用的東西,還可以稍微安慰自己說,可能歐洲氣候比較乾,會有不同的效果,或至少是眼線暈了也有另一種感覺。臺灣男生還都不太喜歡女友化妝,說是不喜歡吃到粉 (我倒是在外國人交往後,突然發現之前不知道哪裡看到的一句話:「每個男人,一輩子會吃掉七支口紅」其實並不誇張)。我個人有沒有化妝其實沒有什麼差(至少家人和男友都這樣說),頂多就是變得細緻點,但偶爾也會想說要有不一樣的感覺啊!外國人甚至還會要我試一下大紅色的口紅(這個我自己衡量過,我是不會浪費這種錢的)。

外國女生在買彩妝或化妝品的時候,需求和上妝方式也跟臺灣女生差很多的。我曾經在 Sephora 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店員過來問我有沒有什麼她可以幫忙的地方,我說我要買美白的產品。一說出口自己也是覺得有點尷尬,但這店員應該也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吧!前幾年匯率很差,所以我在英國或歐洲買這種非民生必需品的次數不多。但我覺得,國外的店員跟臺灣的很不一樣,他們會就你的需要幫你找產品,他們講的每句話,都切中要點,但是我在臺灣的專櫃遇到,一定是推銷新品。而且會推銷的色號也差非常非常的多。而我必須說,外國店員跟我推銷的色號跟我的膚色是比較接近的,不會習慣性的就塞給我偏白的色號。






[日劇] 流星之絆第七集

最近跟從前的同學們又聯絡上,每天在 MSN 上簡直就像是在開同學會一樣。沒想到我沒跟同學們聯絡的這期間發生了那麼多事啊。突然就覺得,怎麼每一段感情都千瘡百孔。

流星之絆果然把哥哥對妹妹的愛意表達出來了,真討厭。雖然他們沒有血緣的關係,但就是兄妹啊!我想了一下,我個人應該是覺得實質上的相處比血緣更重要。明明就是兄妹啊,搞什麼亂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