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景的聖誕雪

星期四晚上下了一場大雪。這幾天雖然都是晴天,但是溫度都很低,到處都還是積雪,人行道上都是冰。我昨天下午到市中心,因為被學姐警告了,所以沒有騎腳踏車,而是走路到市中心。結果一路上時不時差點滑倒,這樣驚險的狀況發生了不下三十次,還不如騎車去,至少馬路上的雪和冰都是清乾淨的。回來的時候去買 Nandos 烤雞,為了省飲料錢,我就買外帶,連薯條都是去 M&S 買回家烤,因為到市中心的旅途實在是讓我心有餘悸,所以回程就搭了公車。外面實在是太冷了,我的烤雞到家完全冷透了,哭哭。

劍橋市中心的 Borders 倒了。我想他本來是在跟 Waterstone 比看誰撐得久吧! 這兩家連鎖書店在我看來性質是一樣的。我有三、四年沒進過這兩家書店了,除了剛來的時候還笨笨的,買到 3 for 2 還高興得以為自己賺到。我現在是只買四磅以下的書。昨天去 Borders,所有的書都五折,可因為英文書定價高,所以五折下來也都要四磅以上。那我都會在 Galloway&Porter 或看亞馬遜書店有沒有更便宜的。不過看一下 Borders 書的分類還滿有趣的。Crime 類自己獨立在小說類之外。歐美的這個類別市場真的好大,我昨天看到的跟 Crime 有關的書不只獨立於 Fiction 之外,還分成三區以上,有一個 Crime,一個 True Crime,還有其他的我沒有記起來。因為我去逛 Borders 之前,已經先在 Galloway&Porter 買了三本書,G&P 是不刷條碼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我要出 Borders 的時候警報器一直叫,我尷尬死了。可警衛看我還自己在門口等他來要查我包包,遠遠的就揮揮手就叫我走了。我今天在 G&P 一直猶豫要不要買 P. D. James 的 A Taste for Death。 P. D. James 好像在英國很有名,G&P 常年都在賣她的書,我想,對這種作家,我應該要稍微沾一下,她的這本書又被選進衛報的「每個人都該讀的一千本小說」名單裡。但我在書店把這本書翻過來又翻過去,覺得她的寫作風格實在是我不太喜歡的那種,最後就沒買。反正 G&P 常年都有她的書,也不急就是了。掰樂維,我在機場看到 Jodi Picoult 的新書...... 她的書不用看書,光看簡介摘要,我就覺得真是夠了......

英航空服員說要罷工的那天,我打電話去英航,說想要把我的旅程提前,避開罷工,英航的員工幫我查了半天,跟我說現在找不到空的位子,留了我的電話。我本來想說,留我的電話大概也只是做做樣子,沒想到她第二天下午真的打電話來,說當天傍晚六點的班機有位子。我非常的感激,但是她打來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多了,我不可能在一個小時之內趕到希斯羅的。真是太可惜了,不然我現在已經在台灣吃雞排喝珍奶了,恨。

聽說我要搭飛機的那天,機場行李搬運工要罷工。唉,我是真的有必要買旅遊保險。

昨天因為轉到 Love Actually,所以又把這部片的後半看了一次。我好喜歡這種明明是在冬天拍的,但是因為看起來背景有暖氣,毛線帽和圍巾又都多彩,所以看起來好溫暖的片子。About a boy 我也看了好幾次。我覺得休葛蘭好好笑哦,他在 Love Actually 最後挨家挨戶去找 Natalie 和舞台布幕揭開之後的反應,看得我心情好好。他們在車上,中間隔個有扮妝的孩子那裡也好好笑,那個孩子的鏡頭超英國的! 其實在前一天的一個脫口秀節目,因為邀請到休葛蘭,也有重播他挨家挨戶找人的片段,所以是同一個片段我連續笑了兩天。那個節目也好好笑,找了三個來賓,第一個那個是誰我不是很知道,因為我從他被訪問一半才開始看的,好像是辦公室笑雲的那個老闆,不過我也不是很確定。他錄了一堆電話語音(因為我是從後面開始看,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真的這樣 XD),其中有一段是說是要模仿休葛蘭,但一開始是很像 GPS 的指令,就是叫人家右轉,之後又左轉,又右轉,最後也不太肯定,然後就開始結巴,然後說:'hmmm..I...hmmm....I........ just want to say that.... I love you.' 這真的超級休葛蘭的!!! 他自己在後台聽了也大笑。我老闆講話也是這樣常結巴,所以有次跟他去開會的時候,有個澳洲人就跟我說我老闆講話好像休葛蘭。是結巴很像休葛蘭吧! 休葛蘭在戲外上節目的樣子跟他在電影裡也很像。主持人問他為什麼那麼久沒拍戲,他就開玩笑說:「嗯......咳.....因為我本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只能演這種愛情喜劇片,然後這種劇本又不多」。先把自己糗了一頓,這招高。我覺得我把他的話翻譯成中文,他說話的那個戲謔語氣和調調所剩無幾。不過,其實他的那個調調在英國也不是非常獨特,我認識的一些英國中年男人說話其實都這樣,包括我老闆,包括我男友,說話都是那種樣子。休葛蘭在電影裡形象的毋寧說是非常廣大的英國中年男人形象。






令人唾棄的英航空服員

我一向是國泰的忠實顧客,但今年四月要飛回英國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沒有錢錢,英航又大優惠,所以我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我訂了之後,這半年多來都超後悔的。因為:
1. 英航居然不計我的哩程;(只有國泰人好好,給我加了台港線那段哩程)
2. 因為那時候沒法訂十二月的回程,所以我只能隨便先訂個回程再改期。本來旅行社跟我說改期大概兩三千台幣,沒想到最後跟我收了六千多。媽的,英航票也不過比國泰少六千,國泰改期還不用錢,還會算我的哩程,我真是何苦;
3. 現在要罷工!!!!!!!! 我回台灣的機票就是十二月二十二號!!!!!!

英航真是爛死了,從此列為拒絕往來戶。

我很努力的想要理解那些空服員的訴求,畢竟我所受到的思考教育薰陶告訴我要同情罷工者。但那些空服員的訴求到底是什麼??? 我很努力的看新聞看了半天,是的,我非常的警覺,媒體沒有告訴我們,媒體沒有支持他們,不代表他們的罷工是沒理由的。但是從那些支持罷工的空服員自己在 BBC 網站上的留言...... 他們能不能派個頭腦清楚一點、智商跟一般人相當的傢伙來幫他們發聲? 特別是那個話最多的 LOU,最是讓人無言。叫他們提經費删減的計劃,別的部門都努力在夏天的最後期限提出來了,就空服員大爺大嬸部門不提。那說要裁員,那個 LOU 又說這樣會影響對乘客的服務品質。首先,BA 空服員是沒有服務品質這種東西的,他們太看得起自己了;第二,要說影響,不知道 LOU 的那個小腦袋可以理解在聖誕節罷工十二天和他們裁一個人的影響差異大小嗎?

說是薪水太低要求加薪,也不是。BBC 列出來的薪資讓我相當驚訝。英航空服員的平均年薪是 29,900 磅。大家可能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我這樣說好了,劍橋博士後年薪是 27,000 磅,之後每年加薪就加個幾十磅。再看看英航同業空服員的薪水:僅次英航的是 Easyjet: 20,200,最低的維珍航空只有 14,400。我不知道那個 14,400 是要怎麼活,我也同意有個空服員出來說大家拿他們跟維珍比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年薪 14,400 磅是真的太荒謬了,他覺得他們空服員對空中機艙安全很重要,覺得他的薪資反應了他離家時間很長的這件事。既然他也同意他的薪資很合理,那他是在罷啥鳥工?

我同意空服員是個需要受人尊重的工作(哪一個工作不是?),但是他們未免也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吧! 另一個英航空服員說,他們要會說外語,要受安全訓練,所以他們是很特別的。誰不會說外語啊? 特別是在歐洲,你以為只有你會說嗎? 離家時間很長,我也很長啊! 那個安全訓練是教別人別人學不來嗎? 這個工作的門檻就是低啊! 亞洲航空公司的空服員訓練至少還挑臉,還教服務業準則,英航空服員不要說臉了,連那個態度都爛得要死。搞半天原來是他們都領高薪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我從台灣坐到英國,空服員臉一路臭,我從英國坐到德國,空服員臉更臭,連要收個盤子也不說,就站得挺挺的,手隨意伸了過來,我沒會過意來,那女人還一臉不耐。不要說服務業啦,她媽教她這種待人處事嗎? 現在是推個推車就了不起了是吧! 我看到另一個英航空服員留言說他們英航之前賺錢都是因為他們空服員高品質的服務。我的媽啊! 他有沒有坐過英航之外的飛機啊??

現在他們公司虧大錢,所以要凍結兩年薪,他們就不爽啦! (但英航老闆,一個名字一直被英國人笑的 Willie Walsh 聲稱,他們還是有調 2-7% 的薪水的。) 就假設他們真的沒調薪好了,那這兩年來沒調薪,被叫去休假的英國人大家一起來罷工吧! 這些英航空服員完全沒有理解到現實狀況是什麼。他們不想做這個工作,很多人都有能力和興趣接這麼高薪,入門門檻又這麼低的工作。而且英航空服員也完全不是辛苦的服務業,我們乘客花錢還得看他們臉色呢! 他們不想在英航幹,那去 Easyjet 或維珍領那 14,400 吧! 話說要我是老闆,我也不會錄用英航前員工,那種素質? 笑死人了。以他們的本事,不在英航做,能在哪裡找到那麼高薪的工作? 以他們的態度,在任何服務業都不會有人要他們的。他們不滿意新合約又不想滾出英航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也清楚明白知道,在英航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都遠比在其他同業好。叫他們從領快三萬磅到去領一萬五看他們要不要。

更重要的是,這樣鬧下來,以後旅客要訂飛機票,都會避開英航。英航趕快破產吧! 這種結果不知道那些智障滿意了嗎? 不過,從那幾個英航空服員的留言看來,以他們的智商看來,應該很難理解吧! BBC 上最多人推荐的留言:

Self destruct button well and truly pressed... See you all on the dole queue folks.
Andrew, York

好了,現在連機場行李搬運工都挑那天罷工了:

Airport baggage handlers and check-in staff at Heathrow and Aberdeen airports are set to hold a series of 48-hour strikes in a row over pay, starting on 22 December. (BBC News)

我奧地利同事昨天就說:「這個國家真是越來越像法國了」。XD。

我現在就怕,等我可以回家的時候,別人都渡假回來了。唉唉唉。






[閱讀心得] The Road 我的「長路」讀後感

在去德國的旅程上看「長路」,看了兩百多頁後,星期天晚上把書看完了。 之前就提過我買了一堆 Cormac McCarthy 的書,因為亞馬遜網路書店上他的書迷的字字句句都那麼懇切,我非常理解要在多麼喜愛的情況之下才寫得出那樣的文字。看完「長路」後,我也非常理解他的書迷為什麼會說出那些話。我我我也要說,我終於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別人,我最愛最愛的書是哪一本了。我也想把這本書重看五遍。 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看過的書應該有五千本以上,上到哪就不知道了,但「長路」顯然是整個強力撞到我心裡去了。我從來沒有看完一本書之後,激動成這樣子。看「我願意為你朗讀」的時候有一點,但是那個後座力道還是遠不及我看完「長路」之後所受到的撼動。我上上星期看完讀者書評,在 Galloway & Porter 搬了五本這個作家的書(我的「邊界三部曲」買到的是訂在一起的版本),然後上週末看完三分之二本「長路」之後又搬回兩本。本來是連他第一本書都要買的,我記得幾個星期前有看到啊,但上週末去已經沒看到了,真是扼腕。我已經十幾年沒做過這種把同一個作家的書都搬回家的事了。 我看的是英文版,所以沒有(什麼聽說中文版有的)文字華麗的問題。我可能運氣好,看的是英文版,因為我個人非常不喜歡華麗的文字,我不吃那套的。我平常看書的時候,形容詞幾乎都是跳過去的。如果可以的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英文版,他用的字,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難(美國作家嘛),我當然也有遇到一些生字,但不多,而且有些從上下文就可以猜出意思,有些根本不影響閱讀。這個作家寫的題材都差不太遠,我現在在讀他早期的書,發現他愛用的我不認識的字就是那幾個。亞馬遜書店上有個不得志的作家給這本書的書評: A literary agent based in London recently compared an unpublished work with which I am familiar and said that it could never be published because it compares so poorly to McCarthy's The Road. The unpublished work contains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t was an unyielding electric buzz - of a fridge, an aging computer, a faulty pylon, or a surveillance system - and seemed to come from underneath, above and without." McCarthy's book, on other hand, contains as one of its first few sentences the following: 'Nights dark beyond darkness and the days more gray each one than what had gone before.' The agent described McCarthy's text as 'such an incredible piece of writing.' Somewhere someone is thick. 這則書評看了真令人發笑。他舉的那個未發表的被退稿的文字,很像廉價塑膠的質感--話說台灣引近的某些法國男作家的文字還滿像這種風格的--。但是 McCarthy 的文字真的就是這麼簡單。我一直在想,整本「長路」出現最多的字到底是 dark 還是 gray。我想是因為這個原因,譯成中文的人也才會頭大到去找一堆華麗詞藻來堆砌。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設定在一個也許是因為地球暖化的原因,大多數的地方都被燒成灰燼,一對父子往南方海岸逃難時在路上的故事。這個背景本來是非常不吸引我的,特別是看到書後有書評家提到 global warming 這個字眼,就讓我每次在書店拿起這本書,看到這兩個字就翻翻白眼放回去。我希望不要有人重蹈我的覆轍。全球暖化根本不是這本書的重點,作者甚至也沒提到底是什麼樣的災難造成那樣的世界,因為那根本不是重點。事實上,這個作者有一個讓我非常欣賞的地方是,他不把讀者當白痴。他很多話不說明白的,但是做為一個人,讀者會自己去細細的想他那些輕描淡寫的話其實是想說什麼,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也不會多加著墨。我們不知道這對父子的名字年歲,我們不知道他們的過往,我們不知道那個世界究竟發生什麼事。情節非常的簡單,對話非常的簡單,但所呈現出來的情感深度卻非常的驚人。我看過一兩個中文版的片段,我發現那個譯者把作者沒說的話都補齊了。那個譯者顯然是非常的認真的,但是有些東西補得太完整又是另一種 lost in translation 了。笑。 這本書的情節其實也不怎麼多,它就是在講這對父子互相依靠的故事。這是個關於信任或者不信任、關於愛、關於勇氣和生存的荒涼故事。但是我保證,「長路」絕對不是像保羅科爾賀寫的那種東西。McCarthy 寫的是人性,他不是要告訴我們什麼格言或是想要教人什麼東西或信仰。我不知道別人看書是為了什麼,但我看書就是為了看幽微的人性,看這個由人所組成的世界。 我非常喜歡這對父子的溫暖的組合,我想過其他的,母子或夫妻或母女,都不會有這個組合好。那個爸爸的個性跟我 XX 很像,這對父子的對話也很像我 XX 跟我的對話。作者對他們的個性並沒有什麼描述,但從他們的對話,就可以了解他們的個性。我對這對父子有著很深很深的感情。作者就一點一滴的從他們的對話和在路上遇到的事,讓我們一點一滴的對他們產生感情。我看書一向滿抽離的,書看得多年紀又大了,特別是我看英文書需要比看中文書更多的專注力,但我真的完全被這個故事吸進去了。我要再強調一次,這本書的重點不是在於他們遇到了什麼事,也不是在於結局是如何,所以沒有什麼老梗不老梗的問題。我投入到看到某一個悲傷的情節還痛哭,一邊說:「拜託不要! 拜託不要這樣!」我看完第二天去接機,一路上想起這個故事,又紅了眼眶;情緒整個無法抽離,兩天來都像頭上有片烏雲,跟別人說起這個故事還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去找了 McCarthy 的簡介,發現現年七十多歲的他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我突然之間能夠明白他寫這本書的動機以及他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在寫這本書。唉。這本書快到結尾的時候,那個不知道能不能繼續活得下去的爸爸說出來的一字一句都像是作者要告訴他那稚齡的孩子的話,是抱著自己大概沒辦法在人生這條路上陪自己的孩子一直一直一直走下去的心念寫下的字字血淚啊! 我想他的小孩長大之後讀自己老爸寫的這本書,應該會非常非常感傷吧! 這本書已經被改編成電影,我手賤去點了預告片,花了很多時間想抹滅我看到的那個影像。都沒東西吃了,找個那麼肥的大漢來演爸爸是怎樣(美國人是找不到瘦子了是吧),然後那個童星又好油,演技又差,還細皮嫩肉的。我心裡的那個小男孩完完全全不是那樣啊啊啊~~~~~~~不是有特效這種東西嗎? 但顯然他們的特效都是爆破場面,就為了騙幾個喜歡那個場面的人的錢,唉唉唉。


自德國歸來

星期三、四跟我老闆去德國 Mainz 開會。星期三一大早 5.20 am 就一台賓士車來我家接我,然後再去我老闆家接他,然後車子直接開始倫敦城市機場。然後星期四晚上一開完會就直接回劍橋,行程超緊湊。回到劍橋,整個累趴。真難想像我老闆每天都過著這樣的日子,還每天精神抖擻,背桿挺得超直。回劍橋後第二天一早九點已經在辦公室了。我真是不中用。

跟英國爵士一起單獨赴會真的超尷尬。像是我們一大早就出門,再累,在機上我也不敢睡,而且他,就像學姐說的:「他一定不好意思在妳面前睡。」然後學姐後面又加了一句:「妳可以跟他說,沒關係,你想睡就睡沒關係。」這就有一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笑果。又因為我其實話沒那麼多,所以要跟老闆單獨旅行真的很尷尬。因為開會要穿得正式一點(我知道也有人都穿得很簡便啦,但要想,我跟一個總是穿西裝的英國爵士走在一起,總不能丟他臉吧!),鞋子難免會有跟。我因為有運動傷害的關係,走路很容易腳痛,又要穿有跟的鞋,又不能像跟男友出去一樣,腳酸腳痛就裝傻撒嬌就可以停一下喝個咖啡再走。還好我有一雙超優秀的高跟鞋。那雙高跟鞋,因為我注意過我們組至少有兩個人也都有這雙鞋,我想,住英國的大多數女生,鞋櫃裡都有這雙鞋吧!

跟爵士一起出去的麻煩還不只於此,那是一種精神層次上的制約。像是他去買了咖啡和可頌當早餐,我本來想說要上飛機了還喝茶,待會要跑廁所很麻煩,但爵士一問說,卡蘿妳不買嗎? 我還是得乖乖的說,哦,那我也買杯茶。因為我理解到這樣爵士就會比較不尷尬。這是一種很難解釋的非常細微的事情。我們一個臺灣來的清大畢業的學妹,為了省錢,去 Winterschool 的時候,因為滑雪很貴,所以就跟另一個也不滑雪的人去登山,到了中午該吃飯的時候,他們就在餐廳停了一下,那個英國人買了三明治吃,這位清大畢業的小姐為了省錢就沒買,跟她去登山的那人超尷尬,問她說,妳不買嗎? 她就說:「不了,我喝水就好。」那個英國人也跟她說,她就這樣喝水看他吃,他會很尷尬,但她還是堅持要喝水看他吃。然後去 Teatime 的時候,也是為了省錢不買,跟她去的人只好尷尬的出錢幫她買。這些事情在我聽來其實相當不可思議。除了這個,還有很多其他事,像是生活得像偷渡客,都讓我覺得清大的人文教育的養成和台大真的很不一樣。我知道有人會說這是特例啦,但根據她本人表示,她們清大一堆人都跟她一樣。然後從還沒來就一直靠夭她家很窮,至於她有多窮呢? 家庭月收入超過十萬。然後還要說政府都不幫助她這樣的窮人。我們聽到她家庭的收入都滿無言的,因為她家賺的錢是我們這裡台灣人家庭收入第二高的人的兩倍以上。然後還會說,她很後悔來唸劍橋,因為來唸書要花錢,她回台灣工作的話還可以賺錢。我不用說什麼,我想任何正常人都會想回她同一句話吧! 還常跟我抱怨中國人很髒亂,怕其他人以為她是中國人,我真的很想直接跟她說,妳髒亂的程度跟妳抱怨的那些中國人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系裡的 safety officer 還來幫她放滿實驗膠和一堆碗和食物和衣物的辦公桌拍照存證,看到她那樣,我根本都不敢笑中國人了。我也都跟她說過,但她乾脆違法的事之類的就做了不告訴我,我也就算了,反正她家裡都不覺得這些事是重要的所以該教了,我擔心什麼。只是都來這裡都一年多了,還不清楚劍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還困在自己在臺灣養成的思考裡,這真的是很浪費這個機會。

我本來以為 Mainz 就是個小鎮,沒想到是個相當繁華的城市。德國人吃午飯很簡約,中午就是硬麵包配起司加牛肉湯。兩個午餐都這樣,因為本人不吃牛肉,所以只能哭哭。不過晚餐吃得很好,還有燒鵝肉可以吃。據說德國人的聖誕晚餐,要嘛吃火雞,要嘛就會吃鵝。再加一個,當地啤酒很好喝!!

第一天會議結束之後,有一個越南女生跑來認識我。我真的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些女生,也許是為了表現親暱,就會在我身上磨來磨去。我們組有個韓國女生也是這樣。我真的很討厭這樣,妳是我家人還是我男友? 我不吃這套的,覺得很噁心,還會想說妳到底有什麼病,我連妳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妳有必要這樣嗎?

靠著在機上和等飛機的時間,我帶去的書都快看完了,我老闆也做了無數的數獨。我們回程在城市機場居然還遇到我們組之前畢業的學姐,她是專程來參加第二天我們組裡的聖誕晚餐。這個學姐我超喜歡的,是個溫暖的超好人,我總是幫她當我的榜樣。可以在機場遇到她真的好巧。






十二月初

我上一個住的房間窗戶正好面對一個高架橋。那個高架橋通往劍橋的購物中心和大賣場,所以週末早晨就會塞車。我上星期五搬家那天,一大早橋上就開始塞。來幫我搬家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事實上是全劍橋都大塞車,大家都在買聖誕節禮物。我的媽,那時候才十一月底,而且那天是星期五,大家是都不用上班嗎? 計程車司機說,反正大家都想說辦公室同事也都不會去吧! 這還真是不想上班的好藉口。

這個星期,也不過才十二月初,每次到鎮上,每個行人都大包小包的,讓我這個沒打算買什麼禮物的閒人反而有點慌。

今天去買菜,因為想吃豆腐,就到 Mill Road 上的韓國店。我們以前都會去中國店珠美,但自從大約兩年前韓國店開了之後,大家全轉移陣地了。韓國店至少乾淨,食物也新鮮不會過期,東西也不會蒙塵。我每次去都會在那裡遇到實驗室的亞洲人。

今天 Mill Road 整條封起來,只給行人走。我都到了,才知道今天是 Mill Road Winter Fair。這條街上本來就很多異國商店,今天都在自己家門口擺起小攤子。我去的韓國店大爆滿,大家都在排隊等著買韓國壽司、煎餃和春捲。我買了壽司,一大條才兩磅五,算是很實惠的價格。一堆西方人也都在排隊,我後面那個歪果人跟著排了那麼久,但其實他根本也不太知道要買什麼,最後就跟大家一樣都買了壽司。那些西方人很好笑,一邊看現場包壽司,一邊大驚小怪說:「哇! 她真的用竹簾現場包壽司欸!」╮(╯_╰)╭

-----------------------------------------------------------------------------------------------------------------------------------

我的屋裡沒有洗衣機,所以洗衣服要去隔壁房東家洗。我今天去洗衣服的時候,一開房東家廚房的門......滿屋子的麵包香味。這種味道感覺好溫暖啊! 我也想要自己的家是這樣。

我房東這星期其實不在家,但是我發現他們出遠門暖氣都沒關欸! 跟我之前那個家真是天壤之別。我住之前那個家的時候,衣服洗完晾房間,一個星期過去衣服都還沒全乾,而且還會發出潮溼的味道。這是我在劍橋五年僅見的,以前住學院宿舍的時候,都嘛晚上洗好第二天早上就乾了,或者像我現在的房子,今天下午三點晾,五點半回來已經快乾了。因為非常顧忌前房東,我都不敢去開暖氣,還是他太太看不下去了,叫我去用烘乾機,我用烘乾機又不敢打太久,怕房東要說話,又是他太太看不下去,叫我打滿兩小時。

我之前本來覺得跟房東住很好,因為房子一定會很乾淨。結果沒想到越住越有寄人籬下的感覺。還被我同學說:「我不是早就跟你說跟房東住一定會這樣嗎?」唉。還好我已經搬離那裡脫離苦海了。

-----------------------------------------------------------------------------------------------------------------------------------

最近睡前在看「長路」。我是才看沒幾頁啦,但我已經在想,我就要看他能鬼打牆到什麼程度。

看到蘋果日報的華文作家小說周排行榜,發現我已經完全跟時代脫節了。整個非常無言。再來,看到那個銷售數字,一本也只能抽個幾十塊錢吧,那專職的作家要怎麼活? 以前那個年代的作家好像比較容易靠賣字為生。我看到隱地一輩子都這麼風雅的過,心裡很是羨慕。還有像我以前有陣子很喜歡的黃寶蓮,我一直很好奇她到底怎麼靠版稅過活,特別是她也沒趕上隱地那時代,而且除了我這種文學小眾,大概也不太有人會買她的書。我知道她有在一些像 NGO 之類的組織工作,但我本來一直以為那很像是義工性質。我非常喜歡她的「未竟之藍」。根據報導,在這本書的新書發表會上,就有人問她怎麼有錢去那麼多國家旅遊之類問題。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個疑問。這個疑問好像還滿失禮的...... 但我真的很想知道,也好想過那種生活。

我很喜歡看黃寶蓮寫舊東西和舊情人。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作家,是我高中時代,報紙副刊做了一個好像是七0年代的回顧,她的那篇文章寫得好有那個時代的味道又好青春。那個剪報我至今還留著。之後當然把她的作品全看過了。「未竟之藍」我看了又看,非常的喜歡。她近幾年轉寫社會現象和時代剪影,但老實說,我覺得這真的不是她的專長。雖然她在三少四壯集的文章我就算人在國外也是每篇都讀了,文章結集出書之後我又讀了一次,但真的覺得她寫的很明顯就是皮毛(雖然她用了好多好多的驚嘆號)。這樣說起來也許嚴厲,但她的這些文章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就罷了,還一點都不深刻。如果不是因為她的名氣,這樣的文章也不過就是發表在私人部落格的水準。而且其中還有謬誤,比如說,她說「流動的饗宴」讓全世界的愛好美食者都對巴黎有嚮往。這......不知道是她根本沒讀過這本書,還是太久沒讀忘了內容。

越寫越覺得,現代的資訊發達,反而讓很多人失了專注力。一些老作家出新書,我本來也只是期待他們維持原來的水準,那樣的話,就算在眾聲喧嘩的現在,還是會是很特別的存在。但似乎,為了趕上時代,他們也都做了調整,卻反而渙散了。

-----------------------------------------------------------------------------------------------------------------------------------

下星期要去德國開會,德國倫敦辦事處給我的簽證居然只給我三天居留!!! 好樣的,他以為我是多想去這國家啊! 要不是為了公事,誰要去這個無聊到爆表的國家啊! 笑死人。如果我想要在申根國家留久一點,也是為了要去德國之外的國家好不好。每次大家討論在歐洲找工作的事,就會有人建議說德國有很多理工的工作可以做,我就會很坦白的說,我不想住德國,提議的人都會馬上回說:「其實我也不想住在德國。」屢試不爽。上次有系上的德國人想學中文,想找個會中文的人跟他做中德語言交換,我韓國同事看了他貼的廣告就說:「如果是中法語言交換,大家會比較有興趣吧。」

德國在英國辦事處的簽證申請表可以線上填,或是把申請表印出來用手填,我本來是想線上填,但才填到國藉,就發現他們把台灣放 China (Taiwan),我馬上就把表印出來自己手寫 Taiwan。真是莫名其妙的國家。

不過,第一次到歐洲倒是建議去德國。保證之後去任何其他國家都會覺得多采多姿。

-----------------------------------------------------------------------------------------------------------------------------------

我妹說我看東西的重點總是和一般人不一樣。比如說,我看照片總是看主角背後的路人。

前天在看朱約信的一個影片。因為那是個選舉造勢場合,台下一片沸騰,但我只注意到......沒想到他也會刮腋毛欸!

今天晚上又不斷的看 Robbie Williams 的影片。他和妮可基嫚重唱了 Something stupid。這兩個看起來好賞心悅目呀! 但是在 1:54' 那裡,基嫚小姐把手沿著門把抬高,我一直在想,那個門不知道是不是木做的,如果有木屑,她這樣做,小木屑搞不好會刺進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