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ie 食物兩週記

在來到英國之前,除了天氣之外,食物是另一樣我做好心理準備要面對的東西。剛開始幾天,我都就近在 Wolfie 吃飯。因為 Wolfie 的伙食實在是真的很好,我連中餐都回 Wolfie 吃飯,反正走路也才十五分鐘。我連吃了幾天,都還是覺得很好吃,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品味。我大概吃了一整個學期的 Wolfie,才在某一天因為下雨,不想在大雨中走路,才第一次在系上的餐廳吃飯。 凡事果然就是要比較。

Cavendish 的餐廳就是很英格蘭口味的餐廳:又貴又難吃。廚師擅長煮爛糊糊讓人分不出是什麼的食物。我的新加坡朋友好幾次持著义子,撥著盤裡的不知名東西,說:「這是什麼大便?!」

我年初在史特拉斯堡開會的時候,一個荷蘭人問我覺得英國的食物如何,我形容著那堆爛糊糊的東西,沒想到那個荷蘭人就說:「真的嗎? 我們荷蘭的食物也是這樣欸! 就是把肉和菜混在一起煮得爛糊糊的!」我當場楞在那裡,心裡想,難怪我之前看旅遊書的時候,書上要大家對荷蘭人的食物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閱讀心得] 劉梓潔 -- 她的靠北獨樹一格

劉梓潔大概是我這兩、三年來臺灣文壇看到的最大驚喜了。

去年底今年初,我回臺灣的時候,看到自由時報的林榮三文學獎得獎作品,「父後七日」。這篇文章是在寫她父親過世之後,她們所經歷的所有的傳統喪葬儀式,和對照心裡的情感。我其實有點避諱看這種東西,因為我會怕,是因為那時候我外公剛過世,我家也在辦法事,所以對當時的我來說,就很想知道我有沒有漏了什麼法事細節沒注意到,別人家辦的也跟我們幫我外公辦的差不多嗎。「父後七日」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比我預期的多得多。我一邊看一邊掉眼淚,一個字一個字的讀,深怕我漏了什麼。整篇文章的氛圍濃郁得,我得中途停下來,喘個幾秒,才能讀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劉梓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