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之屋獎」提名座談會

大約十天前,劍橋的水石書店 (Waterstones) 舉辦了一場針對入圍普希金之屋獎 (Pushkin House Award) 的作品討論會。這個獎是針對與俄國相關的非文學類書籍而辦的,出席的講者有兩個是評審,有一個是相關科系的教授,其中一個評審也是教授,另一個評審是金融時報編輯,規格相當高,他們一開口,就讓人覺得高級知識份子的討論圈講話應該都是這樣的吧。

這個金融時報編輯一開口就說,今天來的想必都相當有才智。其實我不是的,我只是因為前幾天路過水石,看見門口黑板寫說這場座談會的票是免費的,加上跟俄國人交往,才去領了票。

[閱讀心得] 溫暖極了的「梅岡城故事」


梅岡城故事 1960 年出版後,至今仍風靡世界,光在美國一地就賣破三千萬本,還曾經拍成電影,由葛雷哥萊畢克主演。作者哈波·李這輩子就出這本書,也很少接受訪問,不過這兩天剛好有她出面處理版權的新聞。

自詡愛看書的我,卻在最近才讀。為什麼呢? 維基百科說:
雖然《梅岡城故事》題材涉及了種族不平等與強暴等嚴肅議題,其文風仍溫暖風趣。小說以第一人稱著成,敘述者的父親亞惕·芬鵸在書中扮演著道德端正的角色,亦是正直律師的典範。一名評論家曾為小說的巨大影響力解釋道:「在二十世紀,《梅岡城故事》大概是美國最廣為閱讀的種族相關書籍,而它的主角亞惕·芬鵸則塑造了種族正義最不朽的小說形象。」
做為一部南方哥德小說與教育小說,《梅岡城故事》的主題涉及了種族歧視與濫判無辜。學者並指出哈波·李亦著墨於階級、勇氣、同理心,以及美國南部諸州性別角色議題。在英語系國家,《梅岡城故事》常被納入學校教材中,教育學生寬恕並譴責偏見。

德語課


上上星期開始上基礎德語課。在課開始的前一個週末,我男友剛好在看一本叫做 '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Why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In Other Languages'翻成中文的話大概是叫做「透過語言的玻璃:為什麼世界在另一個語言看起來不一樣」。這本書探討的是從語言可以略知說這個語言的人民在意的是什麼,思考的模式又是如何。像是比較工業化的國家,其語言就比較多動詞。

Rene 劉若英 親愛的路人 MV



所以別問 還差什麼 我們沒結果
    都結了果 卻由他來收穫

本來則這首歌只是因為它拍到了劍橋,但認真聽了後,發現劉若英再度唱出了我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