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老爺顯靈了吧!

這星期有個新聞超扯的。去年交大某實驗室在自然奈米科技 (Nature Nanotechnology) 發表了一篇文章,但是遭到國內外學者的質疑,自然雜誌發信要交大調查。根據風傳媒的報導:
會議中引用交大提供的調查報告指出,「該實驗室位於台南關廟某處,…,沒有詳細地址。實驗室由 2 個類似貨櫃屋所組成,…,至於是否為電磁波遮蔽室,陳助理教授無法確認, 另亦不知電源供應之來源,或有無接地;…。所有使用之儀器設備或設施 陳昱勳助理教授均不了解為何品牌,例如也不知電表形式及量測範圍,另 陳助理教授也無法判斷冷卻系統為液態氮或液態氦,唯一確認的是數據擷 取電腦廠牌為Dell,…。」
而且
進行此實驗的實驗室位於台南關廟,由一名不知名人士 (調查報告中僅稱該位不知名人士為Steve,黃、陳兩人宣稱其不願參與期刊掛名) ,交大提供的調查報告中寫道,該名不知名人士不允許陳昱勳取得所有實驗原始數據,也不准其將完整實驗記錄攜出實驗室;而陳昱勳所做的實驗,也僅是把在交大製作的試片,送進該實驗室的量測儀器,即可離開。而從接受調查至今,黃、陳兩人仍無法重現當時的實驗數據。
好巧啊,那個黃教授的英文名字就剛好叫 Steve。

跟以前實驗室的同事講,他哈哈大笑,說這不是實驗數據造假的問題了,那個關廟什麼鬼的,根本就是瘋言瘋語。沒錯,原封不動把陳昱勳的說法譯給全世界的學者聽,這就是大家會有的反應。

學術圈很小的,自然奈米科技的編輯也只有五個,他們是不可能自己來查,只能靠台灣的主管機關來查,如果台灣的主管機關只想搓湯圓,賠上的是全台灣的學術聲譽,因為自然雜誌社會知道,他們沒法查,台灣的主管機關和學校也沒有心查,整個就是個不可靠的學術系統,將來就算台灣做出什麼好東西,人家也只會存疑,誰要信你。

根據交大發的的公告
本校於去年 8 月接獲「自然奈米」期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 主編來函,請求協助處理本校教授發表於該期刊上之論文,以澄清學術倫理疑點。本校隨即依行政程序,組織由校外及校內人員構成之調查小組,啟動調查機制。
經過多次調查與會議討論,本校已將調查報告於今年 7 月回覆該期刊。迄今,本校尚未收到該期刊對調查結果之回應,無法瞭解該期刊之結論。同時,本校亦將調查報告及相關內容函送科技部。
本校臨時校務會議已於日前通過 "學術倫理事件審議辦法" ,本校將依程序將本案研究過程中相關之學術倫理疑點,提送本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討論可能之處分。
整個公告不痛不癢,對比日前日本 Riken 對小保方晴子事件的調查,根本是天壤之別。 大概是台灣學術界長期處在主流圈外,完全不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人家叫你查,還把球踢回去,這根本就是落後國家等級的官僚。科學根本不能用無罪推論那套,而是要提出證據證明自己是對的,我一直以為這是常識。只要這些人的薪水和此研究計畫的經費不完全來自於私人,這個實驗室交大和科技部就有義務,積極主動向納稅人公開及釐清事情的經過。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都應該有這種認知。我前同事剛拿到英國皇家學會的五年獎學金,這麼優秀的科學家都還是一直覺得很不安,時時覺得自己過去幾年的研究成果不夠讓人驚豔,很惶恐自己對不起社會納稅人。對比可以毫無羞恥的說出關廟那套說法以及什麼實驗細節和完整紀錄都沒有還敢投稿的人,簡直是雲泥之別。

交大黃國華說
「科學是講事實的,時間是最好的考驗,有心人士要渲染此事,我只能一笑置之。」
你如果沒有完整的實驗紀錄和數據,根本是一翻兩瞪眼,就算未來有人做出一樣的實驗和結果,也不代表你做得出來。學術界的發展很大一部份是墊基於學術倫理上,大家都應該要發表可靠的實驗與數據,不然只是浪費別人的時間與精力。詳實的實驗紀錄應該是所有研究者的第一課。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
陳昱勳說,他簽了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實驗室細節,至於研究是否為他本人所做,他也不方便說。
這根本就是裝肖維。

如果媒體的報導為真,我是不知道這些人受的學術倫理教育是有多不入流,但要投學術期刊,就要有心理準備人家問的時候,就要能夠提出原始的實驗數據。我當年投自然材料時,就把所有相關數據拷貝了三份,就怕人家來要我給不出來。連離開學校的時候,過去幾年的實驗紀錄本也全都上繳給實驗室建檔。哪有什麼簽了保密協定不能公開這種事,你決定要走商業途徑,當初就不要想做學術發表,這種事,有點常識的科學家都知道。我剛開始博士班時,本來有一家跟我們組有密切合作的公司要給我材料,要我簽這種保密協定,我老闆想都不想就說,博士班就是要發學術文章,簽了保密協定是要怎樣做。就直接拒掉了。我不知道交大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老實說,我還特別去看那些相關人士到底是哪些學校訓練出來的。

我博士生時的研究領域在 2001 年左右發生了超大的醜聞,一個在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叫 Jan Hendrik Schön,本來是明日之星,以第一作者發了一堆文章在科學自然雜誌,一度每八天就有一篇有掛他名的文章發表,結果被人發現他的不同數據裡的噪音根本一模一樣。貝爾實驗室接到檢舉,一查之下,這傢伙沒有原始數據,也是藉口一堆,然後說雖然沒有數據證明,但是他相信他發表的都會是真的,時間會證明。這傢伙自此被學術界放逐到天涯海角,據說現在在夏威夷某小學教書。他是德國人,博士本來是在康斯坦茨大學拿的,雖然沒有證據說他在做博士生時有任何類似的行徑,但康斯坦茨大學還是決定撤銷他的博士學位,這德國人當然很不爽,就上訴,官司打了幾年,今年法庭判他博士學位撤銷定讞。

為什麼自然奈米科技當初會讓這篇文章過,我們不得而知,但編輯也不是神。其中一個編輯我認識,是隔壁實驗室的,可以說是我在劍橋物理系看過最漂亮的女生。她年紀很輕,當初她坐上這位子,我們都很吃驚,因為我們一直覺得這位子是給資深一點的研究員,我們都沒料到沒幾年的研究經驗也可以坐上權力這麼大的位子。我之前的組最近也發了篇文章在自然奈米科技雜誌上,編輯就是她。找的三個審稿人,一個從始至終沒回覆過,一個問了一個連我不是做那塊的聽了都哈哈大笑的超級外行人問題,那問題是像一般台灣記者會問的那種問題的問題。當然也許這是特例,但我只是要說,編輯和審稿人都不是神,雜魚會過也不是不可能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