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bastian, good bye and good luck!!!!!!



當我三月初從蒙斯回來,一聽到 Sebastian 要離開我們組的時候,簡直是震驚得好久好久都說不出話來。最近有很多人要離開我們組,到別的地方高就,好像就是本來就是來來去去的,但是聽到 Sebastian 要走,就是非常非常震撼,覺得超級捨不得。

Sebastian 比我高一個半年級,是德國人。Sebastian 這個名字,顯然是在他那個世代非常熱門的,我們組有另一個 Sebastian,也是德國人。這兩個 Sebastian 都很常在我的部落格中出現,我們平常在談話時提及,都稱我今天要講的這個 Sebastian 為大 S,另一個是小 S,因為前者不管是身高體型資歷年紀都比後者大得多。我平常提到很熱愛中華文化的親中 Sebastian,指的是小 S。我跟大 S 剛認識的時候,他很愛問我為什麼叫卡蘿,問是我自己取的嗎,怎麼那麼好,都可以自己取名字。我說你是不喜歡你自己的名字嗎?我覺得我滿像叫卡蘿的女生啊!總比給我自己取個 Katherine 之類的適合吧!他想了想,說他覺得我說得對,我是滿像叫卡蘿的女生,不像叫 Katherine 的女生。就是說嘛,那你還問。


龍應台在劍橋 -- What divides us

這場演講的一開始,龍應台說的是什麼樣的時空背景造成海峽兩岸人民思想的差異。在臺灣解嚴以前,中國人和臺灣人想的東西其實差不多,差別只是在臺灣的敵人是中國的領導人,中國的敵人是臺灣的領導人。但是臺灣在解嚴之後的變化是非常大的,造成海峽兩岸人民的思想越差越遠。

她唸了幾封陳水扁當選後她寫了一篇文章之後收到的讀者投書。她唸了一封她覺得最能代表臺灣大多數人民心聲的信。那封信充滿了絕望之情,說「臺灣現在這麼亂,最好是中國可以來接管,這樣臺灣人民就不用再承受這些苦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最能代表大多數臺灣人的心聲,但我知道很多臺灣人沒辦法就事論事,說話很意氣用事,這封信可為經典的代表。她也唸了一封中國青年的信,那封信引起了全場的哄堂大笑。這位有為的青年說:「我們的上一代,有 46% 的人認為,臺灣如果要獨立,中國就要武力犯臺。但是我們這一代,這個比例應該上升到了 90%,我們這一代生來的任務就是臺灣獨立我們就要攻打臺灣」。有時候看到中國有為青年們的這種言論,就會有一種很復古的、時間凝結的感覺。這都什麼年代了……

龍應台在劍橋 -- Remapping Taipei

左邊那顆頭是個非常可愛的英國小男生,劍橋中文系一年級。跟這些會講中文的歪果人講話都會不禁想到:「那些英、美國人跟我說話也是這種感覺嗎?」

我的好朋友 Sebastian 因為非常熱愛中華文化的緣故,總是比我有更多相關的訊息。他前幾天就轉寄給我一封信,信上說 Lung, Ying-tai 要來劍橋演講。我光從拼音實在是看不出來是誰,跟學姐說有個什麼 Ying-tai 的要來劍橋演講,Sebastian 一直拗我跟他去。學姐還說:「Ying-tai? 祝英台嗎?」被Sebastian 拗得煩了,我還跟他說,我知道的應該比這個什麼英台的多吧!這個「英台」是誰啊?! 是男是女啊?! 結果 Sebastian 就說,聽說是個很有名的人欸!我才想到應該是龍應台女士。

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2007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 EuroVision final。其實我本來根本忘了這回事,還好前一天查天氣預報的時候看到 BBC 的廣告。因為我沒有電視,所以就趕快跟鈮說好要去她家看。因為有一些人也沒看過很好奇,所以我們就約好昨晚一起包水餃,一邊看 EuroVision。我們在鈮家一邊包水餃的時候,陸續就有一些她屋友和她屋友們的朋友進入有大電視的交誼廳。一間小小的房子擠了三大群人,就有人打趣說:「今天晚上是 multi Eurovision party 是吧?!」

這個 EuroVision,顧名思義就是歐洲的國家一起參加的表演比賽,裡面只有以色列是莫名其妙不是歐洲國家還參加的。每個國家可以表演一首歌,不拘形式及語言。這幾年加入的國家太多了,所以在總決賽之前還會有半準決賽,半準決賽的前十名可以跟前一年的前十名一起進入總決賽。 1996 年的時候,德國不幸沒有進入總決賽,但是因為德國可是這個活動的大金主之一,為了避免大金主們進不了總決賽的慘事再度發生,於是英、法、西、德四個大金主之後都是無條件進總決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