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credit: Shael Sharma
- Sharma 先生每天在會場照很多很多的照片,忠實的記錄著當下的時刻。大家可以到他臉書的專頁去看,體會一下我們上課的氣氛
- Prashant 帕善上課真的就是這樣走來走去~
十天的研習,除了第一天是九點半開始之外,之後每天都是八點半開始上課,上到十二點四十五吃午飯,中間十一點會休息半小時。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就是一些比較靜態的,像是座談會、Q&A 之類的。
早上的課,前五天是帕善上,後五天是吉塔上。十一點休息前後分為體式和呼吸練習,先體式或呼吸不一定。
Disclaimer 聲明:以下都是我個人在這研習學到的。大會是不准錄音或錄影的,就是怕片段流了出去,但只是斷章取義。我也必須承認,我只是一個初學者,領略有限。再加上我對印度腔英文還是沒有辦法掌握得很好,沒有辦法每一個字都聽清楚;就算聽清楚了,也可能會有語義上的誤會,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情況那樣。我這篇文章,只是單純分享我在這十天上課經歷的感受,僅供參考。
夏伊麗有跟我說過她很喜歡上帕善的課,所以我非常的期待,想知道他究竟什麼特別,讓我最愛的老師這麼喜愛。
帕善的確跟大多數的艾揚格老師很不同,他是比較專攻哲學的大師,但不是說他不做體式,他連講體式都是從哲學的觀點去看。然後一個觀念會講很久,但是都是在講同一件事。也花很多時間在講他走上這條道路的歷程,講他跟他父親的不同,講每個人教法不同。
他上五天課,只有第二天有做一些體式,其他時候大部份都是在演講,然後呼吸練習也比較多。到第四天早上十一點休息時間,他就說:「那我們現在休息一下吧!」我就聽到有英國人說:「我們已經休息四天了。」最好笑的是,有一天早上一開始應該是體式課,然後他就講啊講啊講,一講就講了 45 分鐘,我們就坐在那裡聽,直到他終於想到課程的安排。他就說:「這堂課理論上應該是體式課...... 那我們做大休息吧!」然後我們就做了大休息 XDDDD (然後接著做了呼吸練習)。
上帕善的課要有心理準備,在心智上的學習可能會多過於體式的學習。
我記錄了一些帕善的語錄:
大師/老師
- 大師實際上說的跟他想說的,也許不是完全的一樣。甚至他教的跟他自己做的都可能有些差別;
- 老師教的跟學生學到的東西中間可能有一大段距離;
- 每個人的教法和風格不同。你不喜歡的老師也可能有其他人喜歡;
- 同樣的體式,大師以前做跟後來做是有些不同的;
- Light on Yoga 裡的某些體式是沒辦法做一輩子的;
學習/探索
- 「學習」不是那麼快速的事,不是你來上課學東西就叫學習。有些東西可能要十年這樣的時間才能明白;
- 艾揚格瑜珈要你突破自我的限制,而不只是盡你所能的做;
- 沒有戰爭的自由算什麼自由呢;
- 不要只是像個植物般的停在那裡;
- 瑜珈建基在「發生 (happening)」這件事上;
- 我們要做點什麼以讓一些過程 (process) 發生。要學習的是這些過程;
- 大師說他教學的時候是個科學家;
- 大師做過很多的試驗,像是了解熱身準備和某些環境會有什麼影響,或不會造成影響。試著從最基本的狀態開始,然後觀察整個過程如何發生。像是在夏天和冬天做有什麼不一樣,很累的時候做又會有什麼差別等等;
- 對待你自己的身體像個孩子,你自己的孩子;
- 不要只是機械式的做瑜珈;
- 瑜珈是意識的海洋;
- 當老師做示範,然後說:「看我的腰」,大家都會把目光專注在老師的腰。但其實這個動作對其他相關部位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
- 我對於我看不見的/沒看見的更感興趣;
體式
- 脊椎是另一個腦;
- 當你扭轉的時候,你的心智其實是直的;
- 當輔具幫忙支撐的時候,你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交涉 (negotiate)」(拼錯的星期三:我想這裡指的是讓身、心,和智慧去多做點什麼);
- 體驗敏感度對做體式的影響:
- 在做三角式前做其他的體式,記住這些體式帶來的敏感度,然後速速做三角式,體會這些敏感度帶來的影響;
- 像是用磚塊做有支撐的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記住薦椎的感受,趕快起來做三角式,感受薦椎,集中注意力感受這樣的感受對做三角式有沒有什麼幫助;
- 之後還有做扭轉、頭倒立、戰士二等等,都是每做完一個體式就趕快換做三角式;
呼吸
- 至少要投資 10% 的練習時間在呼吸練習上;
- 當你需要維持在一個體式很久很久的時候,呼吸就會自己進來幫忙了;
- 呼吸是身體裡的力量。你的身體很用力的工作的時候,呼吸在工作;你放鬆休息的時候,呼吸還是在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