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英譯

跟愛讀書的外國人交往後,才發現台灣和華文世界因為是文化弱勢,好難找到英文版的中文書,不像那些西方人的文化之強勢的,很容易找到他們的書,了解他們的文化。我昨天發現「千江有水千江月」有英文版 A thousand moons on a thousand rivers,而且聽說翻譯得還不錯,可是好貴呀,而且那個封面是怎麼回事,好像是「我們的地球」之類的書封面。不過我應該還是會買吧! 因為其他翻成英文的台灣文學,像是「荒人手記」和「野孩子」,還有一些李昂和老作家的文學書,我自己都不是很喜歡了。

其他我想到的中文書,有英文版的大約就是張愛玲和嚴歌苓。嚴歌苓的「扶桑」我還滿喜歡的,英文叫做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我昨天也才發現 the Uninvited 也是她的! 我之前在我最愛的唱片行看過幾次這本書,但是英文名字很難直接在腦中轉成中文啊,昨天發現才有些扼腕。我當然也有想過金庸,但這個可以說是華人世界裡最重要的作家的作品,對外國人來說,應該很難真的體會其中的樂趣吧! 大概就會像我看奇幻小說,只會覺得好像很有趣,但是反正一切都是假的,一切的歷險磨難都是幻想出來的,很難入戲。說也奇怪,武俠小說在這點上跟奇幻小說很像,但我看金庸總是可以看得很入迷。目前我有看到的金庸英譯版有「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還有「鹿鼎記」,不過「鹿鼎記」只有第二集。

因為終於想到這些書,有了具體比較的基準,我發現華文文學和西方的區別和文化內涵的差異,也許比我想像得大。再婉約的西方文學大概都不會有華文文學的含蓄。即令是現在台灣的新生代都沒有辦法理解「海水正藍」時期人們的想法,甚至說各大美食部落格的文章都比唐魯孫的文章強,因為「有附照片」,西方讀者在讀「千江有水千江月」時疑惑「他們為什麼不說出來呢?」,或是在讀「扶桑」的時候質問:「她為什麼不逃呢? 怎麼這麼懶啊!」,就不是那麼令我驚訝了。

我決定要送 A thousand moons of a thousand rivers 了,我自己不是那麼古典的人,但是類似的文學和文化滋養著我,那是台灣文化的底蘊。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千江有水千江月...真的好看!好多年了,內容都還留在心裏。

Hyashih 提到...

我上一次看這本書, 離現在都超過二十年了, 雖然細節記得不是很清楚, 但書裡的氛圍氣息, 也都還是印象很深刻。也許是因為那個環境跟我外婆家很像吧! 最近要重看, 看了幾頁, 發現感覺好懷舊, 書裡的年代算起來也不是那麼遠, 但這個社會, 這個世界, 已經早就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