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演講的一開始,龍應台說的是什麼樣的時空背景造成海峽兩岸人民思想的差異。在臺灣解嚴以前,中國人和臺灣人想的東西其實差不多,差別只是在臺灣的敵人是中國的領導人,中國的敵人是臺灣的領導人。但是臺灣在解嚴之後的變化是非常大的,造成海峽兩岸人民的思想越差越遠。
她唸了幾封陳水扁當選後她寫了一篇文章之後收到的讀者投書。她唸了一封她覺得最能代表臺灣大多數人民心聲的信。那封信充滿了絕望之情,說「臺灣現在這麼亂,最好是中國可以來接管,這樣臺灣人民就不用再承受這些苦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最能代表大多數臺灣人的心聲,但我知道很多臺灣人沒辦法就事論事,說話很意氣用事,這封信可為經典的代表。她也唸了一封中國青年的信,那封信引起了全場的哄堂大笑。這位有為的青年說:「我們的上一代,有 46% 的人認為,臺灣如果要獨立,中國就要武力犯臺。但是我們這一代,這個比例應該上升到了 90%,我們這一代生來的任務就是臺灣獨立我們就要攻打臺灣」。有時候看到中國有為青年們的這種言論,就會有一種很復古的、時間凝結的感覺。這都什麼年代了……
這場演講,基本上是龍應台幫臺灣對國際的發聲,所以她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談臺灣被國際孤立的現狀。平常有在看我部落格的,應該多少能體會這種心情。我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的是,臺灣在國際上沒有太多的朋友,像我們的民主還那麼不成熟,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我們沒有人可以交流、學習。上星期看到資深外交官陸以正的一篇文章,說現在的臺灣人,應該沒有人知道那些正式場合的禮儀,特別是我們的外交官,因為我們現在也沒什麼邦交國,這種練習的機會也少很多。這種話聽了很讓人感傷。
發問時間:
我這才知道,原來中國人覺得他們出國都要辦簽證是他們被國際孤立的例子(汗)。以臺灣的經濟水平,要不是卡在政治問題,去很多國家早就可以不用簽證了。他們自己的國家得不到免簽證權也要打壓讓別人拿不到,不知道在靠夭什麼。更不要說,他們自己摸摸良心,偷渡客和非法移民那麼多,有什麼跟人家談判的條件。天真的亨利同學前幾個星期居然很得意的跟我說,他們香港的護照比中華民國的好用。我就說,那還不是因為你們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他就很激動的說:「不是啊,是中國特許我們的啊!」一副皇威浩蕩的樣子,我也不想說什麼了,就此住嘴,反正無知就是力量。反倒是旁邊一堆華人,都一起開口跟亨利說明了起來,感謝大家讓我省了很多力氣。:-)
有中國人問說龍應台,覺得自己是中國的國民還是臺灣的國民。龍女士說,她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現在根本沒有臺灣國啊!」
有一個看起來有點歲數的中國人問說:「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妳覺得民主一定比共產更適合中國嗎?第二個問題是,妳怎麼能說妳們自己是個國家?」對於第一個問題,龍女士說,沒有人敢肯定說民主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民主是目前看起來比較好的。所謂的民主,不是只有選舉投票而已,還包括人民可以監督政府,有一個系統,該查帳就查帳之類的。我十幾歲的時候想過這個問題,這場演講的前一天,非常親中的 Sebastian 也問過我這問題。我的想法跟龍女士一樣:在民主社會裡,領導者是可以輪替的,但是在專制共產社會裡,最好老天保佑領導人都是有良心為人民服務,不會沒事來個文革大躍進。龍女士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簡直是整場演講的高潮。她說:「中華民國在西元 1912 年成立,到現在 96、97年了。在這 96、97年之間,有人自己揭旗說自己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到現在都還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國家,你又怎麼能說你們自己是個國家呢?」全場響起了如雷掌聲,久久不息。她真是太厲害了,沒想到「中華民國」這名號拿來對付中國人還滿好用的嘛!
龍女士在這場演講中,用到一個調查數字,舉例說明臺灣人被國際孤立後是怎樣沒有國際觀:
「80 %的台灣人不知道聯合國總部在哪裡
80 %的人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在哪一個城市頒發
80 %的人說不出世界最大的雨林在哪裡
80 %的人說不出德國用什麼貨幣
80 %的人說不出雅典在哪一個洲」
我其實在之前就曾經看過她在某篇文章引用過這些數字了,而這個引用,讓我開始覺得她老了。在一個民主社會裡,重要的是制度,重要的是觀念,而不是一個個人名地名法案名有的沒有的名。我在國中的時候,讀了一篇龍應台刊在中國時報上的文章,對我的影響非常的大。那時候的總統是李登輝,剛開始民主的臺灣社會有極熱烈的政治狂熱。龍應台的文章裡說,一個真正成熟的民主社會,應該是大家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需要那麼多人關心政治,制度自己會運轉好,如果哪一天,開始有人不知道總統是誰,叫什麼名字,那就表示臺灣的民主開始成熟了。我一直謹記在心,沒想到,她現在拿這種地名考試來證明臺灣人沒有國際觀,囧。果然是劍橋的學生,其中兩個發問的人就特別把這件事拿出來說,因為這些問題拿去問任何一個在國際間那麼強勢的美國的人民,或是英國的人民,最好是答對的比例就會高。囧。其中一個還說,「隨便去問英國街上的青少年,我看一定一堆不知道 East Anglia 是不是英格蘭的一部份!」這時候大家都笑了,因為劍橋就是在 East Anglia 區。大家一定都聽過劍橋,至於 East Anglia,這什麼鳥啊?! XD。
還有自稱是龍應台粉絲的說,不希望她這幾年變得這麼政治化(汗)。龍應台說,她不覺得自己有變得比較政治化,不過她任公職以後的確有變得比較謙虛(humble),因為很多事真的不是我們在這裡清談講講那麼簡單。我也不覺得她有變得多政治化,畢竟她十多年前就在寫這樣的文章了。我也不覺得她任公職之後,理念有什麼大改變。我自己常常會想,我如果是那個職位的人,我能怎麼做,那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到目前為止,龍應台都還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她是為了理念在寫,而不是為了某政黨在寫。我會希望朱天心和張大春專心寫文學類的文章,但是對於龍應台,我還希望她多寫點這種公共議題的文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