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之春」是佐倉春男出獄後的故事。這個為了給女友治病去殺了人換錢的更生人,出獄後在公園遇到一個跟他有著情感聯繫的小妹妹,跟這個小妹妹的家庭(也是跟這個社會)發生衝撞的溫馨故事。阿部寬的演技精進好多好多,一場他領了第一個月的工錢後在公園裡那喜孜孜的模樣真是教人難忘。還有第二集的最後他拿著村上幸給他的麵包熱淚盈眶還有在墓地激動地淚流那裡,他都做得好有層次。明明可以是一個大帥哥,演這個社會邊緣人也能完全投入,他在這部戲裡的身影總讓我覺得是在角落陰暗的一隅。做為一個全知全能的觀眾,我知道他是人見人愛的阿部寬,但我我總是在同情這個角色的時候提醒自己,這是不是因為我對阿部寬的喜愛。
這是一部非常溫馨的日劇,好多好多片段都好好笑。像是春男跟村上爸兩個男人的網球大對決,波妞完全沒辦法使上力那裡好自然又好像實際上會發生的。或是村上幸考差了回家跟春男說的那個片段。還有好些對白都非常有趣,像是村上幸的阿姨想羞辱春男說:「難道你沒辦法做人家爸爸也沒關係?」結果春男回說:「難道妳沒辦法做人家媽媽也沒關係?」我好喜歡好喜歡這個編劇。這部戲從頭到尾我都覺得好棒。
我也喜歡春男跟在網咖遇到的那一對男女的友情。他們不是主角,也沒有進入故事的主線,但我覺得他們的存在在這齣戲中是必要的。不然春男會是多麼孤獨的人啊! 我最近的床頭書是 Cormac McCarthy 的 Child of God。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這個感受特別的深刻。Child of God 也是在講一個社會邊緣人的故事。McCarthy 有一種讓我對他書中的人產生深厚情感的魔力。他仔細的描述每個當下的周圍是怎樣,他讓讀者跟著主角經歷這些事情,很自然而然的理解他筆下主角的感受。我從來不是一個怕寂寞怕獨處或會覺得孤獨的人,從來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感受,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那個大家都怕的社會邊緣人的孤獨與蒼涼,我覺得他真的好可憐好可憐。我才看了四分之一,上亞馬遜看了一下書評,雖然還是有人說這不過是 red-neck 的故事,但最多人贊同/覺得有幫助的意見是:'At the end we feel unsettled: we like him.(看到最後,我們心裡有一種不安的感覺,那就是,我們喜歡他)' 我看到這句話含淚猛點頭,因為我也是!!!!他為什麼都要寫這麼可憐的故事!!!
我最近不知道為啥一直接觸到更生人這個題材。像是我書櫃上還一堆書沒看過,但隨手抓起來的神之子就是在講這個。而我在看「白之春」之前,看的是「愛與寬恕」。這個日劇是在說一個小學生殺死另一個小學生的故事。顧名思義,就是這兩個家庭從這個悲劇發生後學習愛與寬恕的過程。慕名已久,不過我看了之後其實不太喜歡,要不是開始了就要有結束的偏執,我也不會把它看完。也許只有我吧,覺得稻森泉的演技實在是不怎樣。她在裡面,表達情緒的表情只有一種,就是哭,從頭哭到尾,而且哭的表情也只有一種,她的演出完全沒有層次可言,有時候還會發現只有面對攝影機那隻眼睛流淚。我要是她孩子,我想我也受不了這種媽媽,她的孩子還好(?)是十歲就犯了罪,年紀小小就有機會去給別人管教。她每叫一聲 Tomoya,我就在心裡幫她做中文配音:「銳寶貝」。那個殺了人的孩子,我對他一點點的同情都沒有,他只是運氣好,年紀小就先爆了,只要保護管束一年就可以出來了。這個孩子我很不喜歡,太陰沈了,他媽又不是總是對他不好,總還是溫柔關懷的時候居多,他還要這樣,那就去嘗點苦頭,只是倒楣被他殺的那個孩子白白無辜犠牲了一條寶貴的性命。還有,我覺得稻森泉的髮型很差很亂,看起來就覺得很倒楣(這是為戲犠牲嗎?)。總之我只要看到這家人,就想快轉。
被殺的那孩子的家庭我就喜歡多了。那完全是一個正常的家庭啊! 誰家兄弟姐妹從小吵的不是這種事? 那個媽媽也好溫暖,而且非常有母性。那種母性不是對自己的孩子而已,對別人家的孩子也是。這很像韓國片「母親」要說的(我沒看,是聽學姐口述劇情)。
劇中的田中美佐子對我來說好亮眼啊! 一開始一直覺得好眼熟,後來才想到,托阿部寬的福,我有看「天地人」的前幾集,她就演與六的媽媽。她演古裝看起來比時裝年輕至少十五歲。我還找到她年輕時的花絮影片,她年輕的樣子看起來也好眼熟,但我到現在還想不出像誰。她年輕時是美女,而且是非常大方開朗的那種美女,跟她在這部片裡的感覺還滿像的。想想也覺得滿奇妙的,因為所謂的美女好像比較少這種大方開朗型的。
總之,這部日劇真的是超拖戲的。不過若是把稻森泉哭哭啼啼的片段剪掉百分之八十,我想是可以給國中生當「千萬不要做出無法挽回的事」的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