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未剪的童年:是因為很多作家推荐,加上廣告詞寫得好像這本書很好笑,我才買的。各位,這本書,一、點、點、都、不、好、笑。我可以很坦白說,我覺得買這本書真的很浪費我媽的錢,我對不起我媽。這本書很像十幾年前的美國翻譯成長小說,我覺得它會紅,純粹是因為復古情節,還有很多人很緬懷過去的歲月。看這本書看得我超不耐煩,而且不舒服的。我只有看到最後的最後,結局明白的說出了在看的時候可以猜測出的部份的時候,心裡出現了一點對人世的體諒。因為是我很不喜歡的書,大家要借我也可以借,只是真的有這個時間的話,其他好看的書很多多,不要浪費寶貴的青春在這種書上面了。
偷書賊 追風箏的孩子
偷書賊:Again,因為廣告買的。我覺得臺灣的出版社行銷能力越來越好了。這本書我覺得還不錯,但是我不覺得有那麼好。跟很多講納粹時代的故事相較,這本書的特點在於他在寫的是在那個時代,少數還溫暖的人心。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深度不是很夠,跟另一本暢銷書「追風箏的孩子」比起來,震撼度差很多。「追風箏的孩子」真的是熬夜都要把它一口氣看完,一邊看一邊流淚,看到半夜兩點半看完,嘆了口氣才去睡。「偷書賊」,早知道我會去圖書館借,看完就算了。這本書滿適合父母給孩子說床邊故事的。
我願意為妳朗讀:我個人覺得,要看「偷書賊」,不如看這本。這本書是 one of my all-time favourite。我在這本書出版了很多年後,因為看到沒書可以看了才借來看的。我看廣告詞的時候,覺得真是通俗的故事,但是一開始翻,就不想放下來。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台大物理系當助理的時候。某個下午要去某計畫助理那報帳,那助理一直沒回來,我就在她辦公室外頭一邊看一邊等。等了四十分鐘,從站著看到腿酸蹲下來。看完還在人家門口嘆氣,還緊緊抱著書在胸口。XD。我跟圖書館借了三次之後決定買了。那個故事,那個文字真是太棒了。那個深刻的人心刻劃,和命運的安排,我都覺得那個是真的,是會發生的。
我好喜歡那個小男生和漢娜在一起的部份,那個部份真的很美好。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是一直有畫面在眼前的。包括那個小男生自己跑去找漢娜要認識她;漢娜去他家參觀他們的書房;他唸書給漢娜聽,漢娜投入而激動的樣子;他跟漢娜出遊,漢娜騎車,寬寛的裙子被風吹鼓的樣子;漢娜去看他和他朋友,但他就遠遠的看著她,沒有去跟她打招呼。後來發生的事是有些殘酷,大人的世界畢竟是不美的,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子。身為一個女生,我其實完全可以理解漢娜最後的決定。我其實也可以理解那個男生的想法,但是我不想說出來。可以這樣處理複雜深沈,卻又讓人不忍言說的人性,這是作者最高明的地方。
這本書的文字真的是太美了,我一直以為這是法國人寫的書 (當然譯者功不可沒),還一度想去找法文版,因為這個故事真的好浪漫,即使書到一半就開始寫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前面的佈局真的太美好了,再怎麼樣還是會讓人覺得,我就算長大了,經歷了很多的事情,被傷了心,但是我心裡某個封起來的角落,因為過去的某人,而始終還是溫暖柔軟惆悵的。這本書是德國人徐林克寫的,他後來的書我也有去找來看,不過,就像大部份的作家,第一本常常是最最最好的。
我後來看到有個藏書家的訪問,他喜歡收集愛書的各個語言版本。他特別提到了「我願意為妳朗讀」這本書,他特地去找了法文版。身為一個這本書的書迷,忍不住就要會心一笑。
在一起,就好:託臺灣出版商的行銷功力和改編電影之福,這本書也是暢銷書是吧。我買了,但還沒看完。我很坦白說,我覺得有些失望,這個失望,是因為翻譯的關係。
我是安娜戈華達的書迷,她是唯一一個歐美作家,我會定期孤狗看她有沒有新書,一路孤狗去看法文網頁的。我真的很希望我的法文好到可以直接看原版的。天培出版社翻譯過她其他兩本書:「我曾經愛過」和「我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法國女人真的很特別。我強力推荐「我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這本書真的是物超所值。我當時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覺得她是天才。這本書的翻譯也還不錯,滿法國味的。特別推荐「當日重大事件」以及「羊腸線」兩篇,特別是後者,超驚悚的,我還重看了好幾次確定我沒有看錯。大家可以看看獸醫怎麼對待欺負她的惡棍。
我這次回臺灣,最大的感想就是臺灣的書市突然一下子都是歐美翻譯書,連日本文學的量都少了。(吉本芭娜娜的阿根廷婆婆好好看) 在這種狀況下,譯者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我也知道翻譯真的是很難的一門學問,不過因為譯筆而黑掉的書真的很無辜。
這個我要舉的例子是某個真的很有名的翻譯家幫時報出版翻譯的兩本史蒂芬金的書。我高一的時候,把當時皇冠出版的史蒂芬金的譯本都看完,真的是非常的過癮。那時候皇冠翻了幾百本的書,我的要求其實很基本,就是至少要通順,這點皇冠的譯書都有做到,我覺得跟編輯的要求和出版社的方針應該也有關係。但時報的翻譯書一向都有些聱牙,這兩本史蒂芬金的書更是箇中翹楚,就像史蒂芬金後來某一本譯本的書名「慘不忍睹」。我真的沒有誇張,大家可以去圖書館見識一下,我保證是自有翻譯書以來最糟的。我那時候本來是很開心說有史蒂芬金的新書可以看,可是勉強看了三遍,沒有一次可以忍到第二行。後來我就放棄了,決定把書還圖書館。去圖書館中途還先去補習。在老師到之前,我就在看自己的書,我同學就問我有沒有其他書可以分她看,我說有,但是很難看。她說沒關係,只是殺時間嘛。她看了一行就還我,說她完全明白為什麼我那樣說。
前一陣子,中國時報因為在緬懷翻譯家喬治高,就有一些談翻譯的文章。有一篇就提到翻譯這兩本時報出的史蒂芬金的書的譯者跟人家爭辯說,翻譯究竟是要照著原書一字一句翻,還是可以自己消化後決定有所調整。這個翻出慘不忍睹的史蒂芬金的翻譯果然是堅持一字一句照順序來翻的。我說,當然可以一字一句翻,但也要功力超高強才能這樣做,你都翻出那種大便了,到底是還有什麼臉跟人家爭辯啊!那兩本書,編輯根本就不應該讓它們到市面上來騙錢的。
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這本書我超級推荐的,應該是我這兩年多來唯一會推荐大家去買的書。這本書給我的啟發與留給我的思考,是遠遠超越這本書上的文字的。這本書的翻譯相當文雅,用字相當斟酌,應該不是年輕資淺的譯者翻的。(笑)
這本書是君子雜誌編輯讀完大英百科全書的歷程和思考。這本書有 504 頁,很厚,花了我幾天的時間才把它讀完。這個人真的滿有趣的,我還在公車上讀到坐過站。
一開始的前言我就非常的喜歡:
「我以前確實挺聰明的,那是在中學和大學時代,事實上大家還認為我滿有腦筋的。我度假時帶著勞倫斯的小說,辯論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滿腔熱忱,談話間不時加個文謅謅的『縱然如此』,肚子裡挺有料的。之後,大學畢業後那幾年裏,我開始了漫長又緩慢的下滑,滑向愚鈍。到了35歲,我已經變得無知到丟臉的地步。要是情況再這樣下去,到40歲時,我大概只會把日子花在收看〔幸運輪〕綜藝節目,就此終老而且越來越懶。」
我覺得他在描述的不僅僅只是他自己,他在描述的是這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我自己也有這樣的覺悟,我當年唸理組只是單純因為我媽媽說:「妳為什麼要去唸妳本來就會的東西?」(不過我想全世界 99% 都是選自己專長的唸吧!)。我當初辭掉外商的工作來唸書,我同事問我說是做跟以前學的相關的嗎。我說不是,是完全不相關的。他說,那這樣要學新領域的東西不是很辛苦。我說,可能是吧,但是再想想,我也才二十幾歲,難道就已經僵化到不能學完全新的事物了嗎?他想想,也覺得我說得對。我的大腦與毅力已經證明了我是可以什麼都會的,而且是不管做什麼,都可以好到某一個程度的。但是我年紀越來越大,還是會因為惰性而去做自己本來就會的事,去做不需要多努力的事。真幸運有這本書可以像懸樑刺骨一樣提醒我一下。
這個作者在讀了幾本百科全書之後,為了證明自己有沒有變聰明,還去參加電視益智搶答節目的錄影,還去參加高智商協會。要加入高智商協會需要參加考試,或是提出當年參加 SAT 考試的成績。他為了看自己這二十年來有沒有變笨,特別去參加考試。協會的人之後打電話來跟他說,他明明憑著二十年前的 SAT 就可以進這個會了,幹嘛要考試。他就問那個打電話的人說,那他到底考幾分。那個人看了一下他的成績說:「你應該要慶幸當初你 SAT 考得還不錯」。大家還可以參考一下他去參加那些超高 IQ 人的聚會,非常的有警世效果。
這本書滿好笑,特別是前半本,後面的笑點是有點貧乏了。這個人講話滿賤的,但是真的很好笑。像我妹不喜歡讀書,但她喜歡有人唸給她聽,我遇到有趣的會唸給她聽,她都會笑出來,然後說:「他這個人是怎樣」。像是他老婆的朋友在大談要去渡假曬太陽:
「『簡直等不及去曬曬太陽』香儂說:『你看我有多白。』
『每20,000個美國人之中就有一個患有白化症。』我說。香儂不知道該怎麼回應這句話才好。」
或是百科全書提到有個很吝嗇的老太太,連她姪兒腿斷了都不想出錢給他裝義肢,這時候這個嘴賤的編輯就下評論說:「我想她是對的。不然以後還要出錢給他買襪子。」
看來還是我老闆厲害,他就算是零碎的搭飛機的時間,我跟我同學都開始看機上娛樂雜誌或吃東西(對,我們是普通人),他都拿來做數獨訓練腦力。我決定等我老了也要這樣做,哈。
拼錯的星期三時間:
我加入了某書店的 AP 策略聯盟,大家從我網誌連結連去買書可以幫我賺 4% 的錢。基於誠實愛民的緣故,我的讀書心得還是都會說實話,不好看的還是會說,不過連結還是會放。如果有好心人看了我說某些書的壞話,但還是願意去點那些不好看的書的連結買那些書,我也是完完全全不反對的唷 ;-)。